-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1959年9月26日,位于松辽盆地的松基3井喷油,宣告了大庆油田的降生。松基3井的试油履历,是我国石油勘探事情中的一个乐陋习范,对提前发明大庆油田起着决议性的作用。
凭证重力勘探资料,松辽石油勘探局的钻井队,1958年7月9日至11月1日,在松辽盆地东北斜坡地区,即黑龙江省安达县任民镇东南14公里处钻了第一口基准井—松基1井,井深1879米,钻穿了白垩系地层,抵达盆地基底的古老岩层上,一无所获。
1958年8月,该局的钻井队又在松辽盆地东南部的隆起区即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登娄库结构打了松基2井,遇到了一套致密的下白垩系地层,仅见到少量的油气显示。
出师倒运 意见纷争
前两口基准井出师倒运,第三口基准井的井位选择,就成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主要问题。
对松基3井的井位,有多种意见和争论。有人主张把松基3井定在盆地西部泰康(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周围的隆起上;也有人主张把井位定在盆地西南部的开通地区,理由是急需相识深部地层。
松辽石油勘探局将这些意见呈报石油部后,石油部勘探司经由重复研究以为,南部已有深井控制,探明南部深部地层不是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銮揖幻挥卸ㄔ诮峁够蚴锹∑鹕,不完全切合基准井探油的原则。
1958年9月,石油部和地质部的有关手艺职员张文昭、杨继良、钟其权、韩景行、朱大绶等一起团结召开聚会,研究了地质部的资料,经由协商,取得了一致意见,赞成将松基3井井位定在大同镇高台子隆起上。
会后,松辽石油勘探局向石油部正式呈报松基3井井位意见和确定井位的五点依据。
其一,在松辽盆地西部没有一口深井资料的情形下,迫切需要钻一口基准井,以相识西部含油气情形及地层岩性。
其二,该井与松基1井、松基2井相距90公里以上,略呈等边三角形,切合基准井井位漫衍原则。
其三,井位定于高台子隆起,沉积岩厚约2650米,可钻达基岩同时又可起探油作用。
其四,在统一电法剖面上有3个隆起,高台子仅是其中一个,通过松基3井的钻探对另外两个隆起的含油情形可做进一步的估价。
其五,交通利便,靠近哈尔滨至齐齐哈尔铁路。
石油部向导和勘探司的同志重复审查了这个计划,以为大的偏向是对的,可是定下井位证据还不敷充分,资料也不敷齐全,建议松辽石油勘探局进一步网络资料。
9月中旬,张文昭和钟其权到地质部长春物探大队和朱大绶一起,网络通过太平屯高台子地区的地动反射剖面,新的地动效果批注高台子有显着的背斜与大同镇电法相吻合,进一步一定了松基3井的井位。于是,9月下旬他们再次向石油部呈报了松基3井井位的充分依据。
石油部向导又做了进一步的审查,提出为了稳重稳妥要求用新的勘探效果完善和修正原来的熟悉。10月初,松辽石油勘探局地质综合研究大队钟其权等人,到黑龙江明水县物探大队驻地,相识大同镇地区新的地动效果。地动队现场提交了大同镇高台子地区的地动结构图,图中清晰地批注高台子结构简直是一个大型隆起带上的局部圈闭。
凭证这一新的资料,钟其权等人在研究基准井井位时,把州差别的意见集中成为准确的意见,对原定松基3井井位做了小的移动,定在高台子与小西屯之间。随后,他们又到现场举行踏勘,立下木桩为据。
1958年11月14日,松辽石油勘探局向石油部呈报了松基3井井位图。11月29日,石油部批准了松基3井井位。
拍板定案 指挥若定
1959年1月,松辽石油勘探局到北京汇报的同志,带去了有关松基3井井位的所有资料。
2月8日,夏历己亥年春节,在石油部办公大楼二楼的一间小聚会室里,康世恩召集勘探司翟灼烁和石油科学研究院余伯良以及松辽石油勘探局的李荆和、宋世宽、张文昭等人开会。
“第一口基准井打在凸起的斜坡上,不到2000米就打进变质岩,没有见到油气显示,试油没有见到工具,可能太靠近盆地边沿。盆地边沿白垩系露头不具备生油层的条件,我看得向盆地中部去勘探。” 康世恩一针见血地指出前两口基准井失利的缘故原由。
他特殊强调了第三口基准井对松辽盆地的突破具有十分主要的意义。他指出:“重力、磁力、地动资料都是第二性的,要找出油来还要靠打井,真正看看地下是什么工具。”最后,康世恩拍板定案:“现在松基3井的井位与松基1井、松基2井形成等边三角形,处在差别结构上,又是‘坳中之隆’,地理位置十分理想,要尽快准备好开钻。”
松基3井的钻井使命由松辽石油勘探局32118钻井队肩负。队长是包世忠、副队长乔汝平,地质员朱自成。这是黑龙江和大庆油田最早的石油钻井队。
该队1959年3月由安达人民镇松基1井远程搬家120公里外到松基3井,4月11日开钻。该井设计井深3200米,凭证苏联的履历,基准井从井口最先全井取芯,完钻后自下而上分层试油,取得全套地质资料。但为了加速松基3井的钻探速率,石油部决议在1000米以上用浅钻取代取芯,1051米以下所有取芯。
当钻至1460米时,已经多次发明油气显示,取出的岩芯也见到了油气显示,油砂呈棕黄色,含油饱满,气息浓郁,并两次从泥浆中返出原油和气泡,有次竟延续了一个多小时。现场手艺职员亲近视察,将这些气泡网络起来,可以点燃,火苗呈蓝色,证实是石油气,说明井下有较好的油层。同时由于井斜过大,继续钻进有难题,经康世恩批准,连忙停钻投入试油。
坚持主张 捉住机缘
松基3井提前完钻的决议,与苏联专家不同较大。7月下旬,康世恩陪同在中国会见的苏联石油部总地质师米尔钦科及中国石油部照料、专家组组长安德列依柯等人来到长春。
在听取了松辽石油勘探局的汇报后,他们连忙赶赴哈尔滨。现场手艺职员向他们详细汇报了松基3井的钻井工程和地质录井情形,并观察了从现场带来的油层砂样、岩屑及种种地质录井资料。
“这些资料还不敷齐全,还不可准确地反应井下油层的情形,应该举行电测和井壁取芯。” 看完这些工具后康世恩说。
凭证他的指示,井队连忙投入主要事情。两天后,井队地质职员把电测资料、井壁取出的岩芯及砂样专程送到哈尔滨。
米尔钦科是个很有履历、在苏联享有权威的专家。他全神贯注地看完岩芯,放在鼻子前用力嗅了嗅,走到康世恩眼前兴奋地说:“康,祝贺你,这口井的油气显示优异,要是在苏联,获得这样可喜的情形就要碰杯庆祝了。”
晚上,在苏联专家下榻的哈尔滨国际旅行社召开聚会。米尔钦科以为应该加速钻井速率,以便相识深部的含油气情形,然后完钻,按程序设计自下而上逐层试油。
“我以为这口井下一步要马上完钻,固井试油。”康世恩说。他进一步诠释道:“这样做有三条理由。第一,我们打井的目的就是为了找油,见到了油气显示,就要马上把它弄明确,从这口井的资料看,希望很大,但能不可试出工业油流要看实践。第二,这口井打了1460米,井斜就有5.7度,井身不直,再打下去钻井速率会受影响。第三,若是打到预计井深得一年多的时间,油层被泥浆浸泡久了,有油也试不出来了,泥浆会把油层枪毙掉……”
没等康世恩说完,米尔钦科就高声喊起来:“康,你这样做是差池的,松基3井是基准井;季氖姑侨∽嫉叵伦柿,这是勘探程序划定的,不可随便更改。”
“松基3井提前完钻试油,取深部地质资料的问题,我们将重新安排一口井肩负。”康世恩不为所动地说。米尔钦科以为康世恩顽强己见,很是生气。
“劳累一天了,您先回去休息吧。”为了缓和气氛,康世恩自动走上前说。临出门,米尔钦科回过头来,一脚在门里一脚在门外高声说:“松基3井要坚决打到3200米!”
康世恩深深知道,松基3井试出油来,松辽盆地就可能找到油田,石油工业向东部转移的战略目的才华变为现实。他下定刻意,松基3井这个机缘必需牢牢捉住。他马上给北京打电话,向余秋里部长汇报了与米尔钦科的争论及自己的想法。
余秋里坚决支持康世恩的坚决决议,并让康世恩在现场按这个计划组织实力实验。厥后的实践充分证实,这个决议对至少提前一年多发明大庆油田起着决议性的作用。
2001年,松基3井被国务院文物局列为第五批天下重点文物;さノ。2005年6月,松基3井被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政府评为第四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停钻试油 专家会诊
决议松基3井停钻试油,紧接着遇到的即是固井问题。松基3井井身有斜度,固井难度大,再加上松辽石油勘探局建设不久,没有固井的人才和履历。
思量到这些,康世恩连忙给玉门石油治理局局长焦力人发电报,要局钻井总工程师彭佐猷向导有固井履历的全套人马,日夜兼程,赶到松基3井资助完成固井使命。
在制订固井计划时,康世恩仔细地看了种种资料,感应这口井试油使命很重,处置惩罚欠好有油可能试不出来,造成前功尽弃。
为此,康世恩决议从石油部机关和石油科学研究院抽调有履历的地质家和工程师赵声振、邱中建、蒋学明及北京石油学院的陈樊营等人组成试油事情组,由赵声振任组长,和松辽石油勘探局的手艺干部一起住在松基3井现场指挥试油事情,并要求他们在试油历程中,天天向部里发个电报,每星期还要汇报。
康世恩和专家们一起剖析,这口井试油有两个难题。第一,怎样卡准油层?从资料看,这口井有两套油层,因此必需思量到现实的测井手艺还不可能确切地诠释夹杂干散、薄油层之间泥岩层“屏障”影响,切不可对一个已见油气显示的油层掉以轻心,必需接纳更为彻底的试油步伐。
第二,怎样把油捞出来?在射孔时要用清水压井避免污染油层,在射孔后经抽汲如还不喷油,就要用提捞筒把水捞清洁,要加深捞水深度使捞筒在油层部位一直运动,以便使提捞筒在井筒内的抽汲作用有助于疏通射孔部位的通道,使油层的油溢到井筒来。
“你们可不要看轻提捞水的要领,以为这是原始落伍的手艺,在一定的油层条件下,尤其是在松辽盆地还没有气举装备这类先进试油手段的情形下,深部提捞就是最有用、最彻底的试油方法了。”看到有些同志疑惑不解,康世恩进一步诠释道。
喷出油流 大庆降生
在草原深处的简陋井场,各人千方百计使用废旧质料,自制出一个能下到1400米深度不会爆发卡、断、脱、掉问题的长提捞筒。
1959年8月29日,现场工人们冒雨完成了松基3井的固井作业。经由电测检查,固井质量及格。为了包管井下射孔的准确性,手艺职员和工人们在地面立起2米高的套管,重复试验,一丝不苟,直到每次都准确为止。9月7日,最先下提捞筒抽汲,8日在捞出的水中发明有油气息和油花。以后几天,随着捞出液量的增多,最先见到较多的原油,这一情形使井队和试油组的专家们大为欣喜,于是想先相识一下这口井的出油能力,决议暂停捞水,转而准备接纳“深层捞油”求产能的步伐。
“这口井油层被泥浆浸泡时间过长,一定要捞净井内的压井液和泥浆液,使压进油层内的泥水所有捞出来,让油层流通。一定要加深提捞,把捞筒下到油水界面以下。只准捞水,禁绝捞油,一定要捞个水落石出。” 康世恩当日得知这一情形后,连忙发出电报提出严肃要求。
这个实时的指示,使各人的头脑苏醒过来。又经由7天7夜的提捞,一筒一筒一直捞到井底,把掉下去的小螺丝之类的工具都捞了上来,康世恩才以为是把水捞净了。
停捞后,1959年9月26日上午,液面恢复到井口,井最先外溢原油?凳蓝髁χ甘,抢下油管,准备放喷。下好油管已是下昼4点,用8毫米油嘴开井后,原油大宗喷出,经测试日产原油14.9立方米。
在新中国十周年大喜日子的前夕,终于在松辽盆地发明了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怎能不叫石油工人们欣喜若狂啊!
在场的专家、工人,尚有外地簇拥而来的老乡们,看着从井口喷出的棕褐色油柱,情不自禁地欢呼跳跃,忍不住热泪盈眶。从盆地打第一口基准井,到发明大油田只有一年零两个月,这一特大喜讯迅速传遍松辽盆地,传向哈尔滨、长春,又以最快的速率传向北京。
链接
纪念碑上的23位地质家
1977年,在天下科学大会上,松基3井的发明被列为国家特殊奖。1982年7月,国家科委表扬在大庆油田发明历程中做出突出孝顺的23位地质、地球物理科学事情者。在松基3井的旁边,大庆人筑起了一座象征意义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23位地质家的名字。他们是: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韩景行、朱大绶、吕华、王懋基、朱夏、关世聪(地质部),张文昭、杨继良、钟其权、翁文波、余伯良、邱中建、田在艺、胡朝元、赵声振、李德生(石油部),张文佑、侯德封、顾功叙、顾知微(中科院)。
点 评
团结协作
目标准确
由石油部、地质部、中国科学院二部一院通力相助,在松辽盆地睁开的石油勘探取得了绚烂战果,松基3井的发明充分体现了天下“一盘棋”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是中国油气勘探史上最乐成的一个规范。
松辽盆地石油勘探,是我国第一次贯彻以盆地为整体的勘探安排,在普遍的笼罩区开展区域综合勘探的一次乐成实验。通过两年多普查、勘探,明确了中央坳陷是油气群集的最有利地区,优选了钻探目的。
实践再次证实只有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置惩罚问题,才是最可靠的。学外不唯外,勿迷权威,敢于讲真话,敢于坚持真理,敢于肩负责任和危害,历史的生长证实这是完全准确的。
本文图片均由霄汉提供
责任编辑:陈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