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涯  >  活法
油巴郎巴克
2014年09月09日 15:10   泉源于:尊龙凯时   作者:许 忠 桑圣江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四册采油操作课本编撰者、石油网站建设者肉孜麦麦提·巴克 ,用自强不息照亮追梦之路。

  文/许 忠 桑圣江

  克拉玛依市 ,准噶尔盆地西北边沿 ,这里是新疆油田广袤的多民族群集地。在这里 ,星罗棋布的驻扎着许许多多的采油班组 ,其中有一个班组广为人知 ,他们有一个奇异的名字 ,叫作“巴克班”。这就是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五区六班 ,班长是肉孜麦麦提.巴克。

  不久前 ,肉孜麦麦提.巴克被授予天下手艺能手声誉 ,采油六班荣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铁人先锋号”。7月20日 ,望着一面墙的奖牌 ,班长肉孜麦麦提·巴克对全班员工说:“这些效果只能说明已往 ,尊龙凯时脚步不可停下 ,管好148口井 ,确保日产1000吨液量才是尊龙凯时责任!”说完 ,他扛起管钳和员工们向井场走去。

  谁会想到 ,现在的这位天下石油手艺能手、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手艺专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年岗位能手 ,20年前照旧来自和田农村、一句汉话不懂的维吾尔族小巴郎(维吾尔语意为小伙子)。

  “是汉族师傅教会了我采油手艺 ,是油田大熔炉让我获得磨炼 ,是祖国各人庭给了我太多温暖。”此时现在 ,这位准噶尔的“油巴郎”回首自己生长历程时深情地说。

  攻克汉语关

尊龙凯时登录首页(中国)官方网站

从汉族师傅那里学到武艺的肉孜麦麦提.巴克 ,在事情中注重传帮带 ,无私贡献自己的履历和绝活。图为他向新员工解说手艺要领。

  “有知识的儿子会比父亲更精彩。”信仰这句维吾尔族谚语的父亲 ,是和田一所墟落学校的西席。他经常勉励自己的孩子和学生“用知识创立更好人生”。

  和田县巴格其乡卡斯皮村15岁的肉孜麦麦提.巴克 ,1991年7月考上克拉玛依石油技工学校 ,成为县里第一个跳出农门、走进油田企业的幸运儿。

  “没有知识 ,就好比挖地干活的‘坎土曼’ ,有了知识 ,才好比是开着跑的‘拖沓机’。”离家时 ,父亲语重心长地嘱咐肉孜麦麦提.巴克 ,“雄鹰能够翱翔 ,是由于天空宽阔!儿子 ,一定要起劲 ,让‘坎土曼’变‘拖沓机’。”

  那一年 ,肉孜麦麦提.巴克翻越天山 ,奔忙2500公里 ,走进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走进黑油山下克拉玛依油田 ,以后踏上知识改变运气的“梦幻石油路”。而在以前 ,坐毛驴车去几公里外的镇上赶趟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 ,在他和身边的小同伴们眼里都是一次了不起的远行。

  三年后 ,肉孜麦麦提.巴克以优异的效果从技校结业 ,分派到了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 ,当上了采油工。没想到 ,汉语却成了挡在事情前的拦路虎。从小在南疆 ,生涯、学习用维吾尔语。“民考民”到技工学校 ,上的是维吾尔语班。虽然在学习采油专业时坚持补修汉语知识 ,但肉孜麦麦提.巴克到了油田单位才发明 ,自己的汉语还很差 ,连最基本的交流都成问题。

  初到单位 ,队长让搬把椅子坐下 ,肉孜麦麦提.巴克听不懂“椅子”是什么意思 ,傻呆呆地站着不动。师傅与新进厂员工唠家常 ,问在家排行老几 ,见前面的人说在家是老二 ,想到自己是家里第一个孩子 ,顺口回覆“老一”……事后 ,他躲在一边偷偷抹泪 ,以为自己是一个能闻声的“聋子”、会语言的“哑巴”。师傅、同事见到后都来慰藉 ,师傅景佩江还给徒弟打气:“没事 ,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语言、懂手艺 ,只要勤学苦练 ,你一定行!”

  景师傅送了一本《新华字典》 ,他如获至宝。下了班像小学生那样 ,把汉字一个一个誊写在方格本上 ,1万多个汉字足足誊录了两遍。他又翻出已往的《基础汉语》 ,把每个词组誊录24遍 ,整整写满了13个簿本。为了纠正徒弟汉语发音 ,景师傅还专门买了个小收音机 ,巡井带着徒弟听广播练发音 ,班组学习时点名让徒弟给各人读报纸、念学习质料。

  刻意是种子 ,实干是肥料。不到一年 ,肉孜麦麦提.巴克不但能用汉语交流 ,还能用汉语读报念书。三年后 ,他的汉语水平抵达了八级。2007年起 ,他被克拉玛依第三中学特聘为“通俗话宣传员” ,成为克拉玛依市唯一的维吾尔族汉语宣传员。几年来 ,他已累计为3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做汉语讲座。

  从听不懂汉话的“小巴郎” ,到汉语“通俗话宣传员” ,肉孜麦麦提.巴克正在起劲让手中“坎土曼”酿成“拖沓机”。

  练就真本事

尊龙凯时登录首页(中国)官方网站

在班长肉孜麦麦提.巴克(左三)的向导下 ,采油六班“像红柳一样抱团生长” ,营造了“差别民族一条心、差别语言一个调”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气氛。

  赶走拦路虎 ,肉孜麦麦提.巴克雄心壮志投身事情 ,准备“用知识创立更好人生” ,没想到现实再给下马威。

  那一次 ,狂风雨袭扰油田 ,部分油井断电停产。雨后 ,肉孜麦麦提.巴克外出巡井 ,准备重启抽油机。当他把手伸向开关那一瞬间 ,一道高压电流将他高高抛起 ,击倒在一米远的泥潭里。

  “这是拿生命开顽笑!井区都是高压、高温 ,一定要按手艺要求、规范程序操作!”队长刘金明起源盖脸一顿品评。原来 ,电源上的绝缘帽已被大雨冲掉 ,失去了这层; ,380伏的高压电瞬间就能要性命。而这 ,肉孜麦麦提.巴克基础没有意识到。

  触电的教训深深刺痛了他 ,也让他明确在采油现场 ,刚刚走出校门的自己险些是个外行人。

  不懂汉语 ,很难开展事情。手艺不过关 ,就无法清静事情。他明确了 ,想在油田这片天空里自由翱翔 ,一对同党缺一不可 ,一个是语言 ,另一个是手艺。

  “没问清蹊径 ,就别急着登程。”师傅告诉肉孜麦麦提.巴克 ,只有本事学到了 ,手艺过硬了 ,才华真正从“坎土曼”酿成“拖沓机”。

  以后 ,他一有空就捧着手艺书看 ,事情间隙别人休息时 ,就随着师傅上井学。干过采油、修井 ,手艺周全的刘队长 ,喜欢上这个爱学习肯琢磨的小巴郎 ,有空就带着他干。

  一口新井放压 ,阀门刚刚翻开一股油气就喷涌而出。“队长 ,什么是放压?”“就像一小我私家不惬意 ,肚子肚气 ,倾轧去就好了。”队长形象的比喻 ,让他马上就明确了采油一道工序。

  作业区1995年底举行手艺交锋 ,肉孜麦麦提.巴克一举夺魁。作为年岁最小的少数民族青工 ,他受到了队长的重用 ,被任命为924站队班长。以后 ,这只雏鹰睁开双翅 ,从黑油山腾飞遨游在蓝天上。

  当了班长以后 ,肉孜麦麦提.巴克越发立志学知识、学手艺 ,先后考取了克拉玛依职业手艺学院大专学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经济治理专业大专学历和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工程本科学历。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青草只有一直生长 ,才华成绩牧场的肥美。青年人只有一直充电 ,才华为油田孝顺能量。”作为新疆油田重油公司培训西席 ,这是肉孜麦麦提.巴克经常给学员们讲的心得体会 ,也是他自身学习生长的真实写照。

  1994年岁情至今 ,20年里 ,他多次在种种手艺交锋中摘金夺银 ,先后获得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青工交锋单项和万能项目一等奖、新疆石油治理局首届少数民族职工职业手艺大赛采油工种第一名、克拉玛依市青年手艺能手、天下青年岗位能手等声誉 ,被新疆油田聘为手艺专家 ,被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聘为手艺专家。不久前 ,他被推荐为天下手艺能手。

  从采油“外行人”到天下手艺能手 ,肉孜麦麦提.巴克从黑油山腾飞展翅蓝天。

  各人抱团生长

  在准噶尔盆地采油井站旁 ,在南疆和田家乡墟落边 ,红柳最常见 ,也最通俗。在肉孜麦麦提.巴克的提议下 ,“像红柳一样抱团生长”写在了采油六班的墙上。

  “不管哪个民族的员工 ,只有像红柳一样扎根油田 ,相互尊重、相互明确 ,才华做到相互信托、抱团生长 ,更好地完成采油使命。”肉孜麦麦提.巴克说 ,“我很幸运 ,一直是油田各人庭里的骄子。我要把这种爱化作实力 ,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社会 ,让员工像红柳一样抱团生长。”

  在重油开发公司 ,他向导身边手艺主干建设“立异事情室” ,围绕生产难题开展手艺攻关 ,先后取得16项国家专利效果 ,已有8项在生产现场推广应用 ,资助油田创立了可观的效益。

  在油田技工培训站担当兼职西席以来 ,培训员工凌驾1万人次 ,其中75%是汉族员工。资助100多名初级工顺遂审核晋级为中级工 ,50多名中级工提升为高级工。他带的徒弟在油田手艺大赛中取得优异效果 ,其中2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9人获三等奖 ,其中一人摘获集团公司手艺竞赛采油工种铜牌。

  为了资助更多的少数民族员工学英雄语、掌握手艺 ,他还使用业余时间编写了《少数民族员工采油现实操作拼音课本》、《少数民族员工专业汉语学习手册》和《高级工判断前培训资料》等书 ,已作为新疆油田公司少数民族员工培训课本使用。

  “获得的多就应该支付的更多 ,要把所学的知识撒播给更多的人 ,让各人体会学习的快乐和生长的喜悦。”2006年起 ,他陆续投入四五万元钱 ,建起“红柳石油网” ,免费效劳五湖四海的石油人。到现在 ,注册用户5000余人 ,会见量凌驾40万人次 ,已成为天下石油工人学习手艺、交流履历及共享资料的大平台。

  从民族团结前进的受益者到民族团结前进的忠实践行者 ,肉孜麦麦提.巴克实现了人生的奔腾。2007年 ,他获得“天下各族青年团结前进优异奖”声誉。

  “不要把我看成少数民族班长 ,我就是班长 ,我们都是中石油的员工。”由维吾尔、哈萨克、回、汉四个民族组成的采油六班 ,少数民族员工凌驾一半。在班长肉孜麦麦提.巴克的向导下 ,班组各族员工“像红柳一样抱团生长” ,先后获得中国企业班组文化建设“十优单位”、中国石油“千队树模工程”、“铁人先锋号”、克拉玛依市“工人先锋号”等30多项声誉。

  在肉孜麦麦提.巴克的影响和发动下 ,家里四个弟弟都考上了大学 ,其中两个弟弟还在国家资助下完成学业到外洋深造。“能有今天 ,是由于遇上了民族团结的好时代 ,身处温温暖谐的各人庭。”回首生长历程 ,他深情地说 ,“只要起劲 ,就一定有回报 ,只要坚持 ,就能从坎土曼酿成拖沓机!”

  从和田的巴郎到油田的青年模范 ,肉孜麦麦提.巴克完成了从“坎土曼”到“拖沓机”的蜕变。

  本文图片均由新疆油田党委外宣办提供

  责任编辑:陈尔东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运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