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那里需要就到那里、无论做什么都要追求卓越的吕庆墀,获得巨细奖项无数。
○文/李 扬
放线工、轮机加油工、水手长、伙食员、清洁工……从一线到后勤,吕庆墀的职业生涯里包括了多种差别的岗位身份。
多年来,吕庆墀在各个岗位的调理和辗转间,任劳任怨的事情作风令其堪称“万能铁人”。
我国首个浅海石油勘探地动试验队1963年11月在海南岛西南部乐东县的莺歌渔村正式建设。其时22岁的吕庆墀入选其中,认真电缆起放和放炮等施工操作使命,由此正式开启同海洋石油事业朝夕相伴的三十多载岁月。
“感受从未远离事情岗位,所有的履历都似乎爆发在昨天。”时光荏苒,现在的吕庆墀73岁了。只管已经退休17年,但岁月并没有淡化他对往昔的影象,一聊起来,一经那些同海洋石油事业共前进的足迹反而愈发变得清晰可见。
为国找油不言惫
莺歌海是吕庆墀的家乡,同样是中国石油工业最先下海的地方。这个神秘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小渔村,一经见证了中国海洋石油的第一个油气苗、第一口油井、第一支海上物探研究队以及第一桶海上石油的降生。
在莺歌海发明油气苗之初,吕庆墀照旧一个20岁出面的小伙子。得知“莺歌海有石油”的新闻后,他第一时间报名并成为了中国石油科学院海上研究队的一名船工。
通常里,他手持双桨,驱动着全凭人力才华行驶的小船,配合“南海175轮”和“新华轮”两艘大船的电缆起放和放炮作业,为海上研究队获得相对精准的地动剖面图做前期准备事情。在海面上他一漂就是一整天,还经常需要随电缆一同沉入水底。
一样平常事情之外,吕庆墀还习惯自动肩负起给大船补给生涯用水的使命。为了将水箱填满,他摇动着小船多次往返于大船和取水处之间。
“只以为有时性能为祖国找油出一份力是件特殊庆幸而值得自满的事。” 吕庆墀笑了笑回忆说。
只管云云,吕庆墀从未感应过辛勤和疲劳。他回忆道:“只以为有时性能为祖国找油出一份力是件特殊庆幸而值得自满的事。”
迎难而上不言弃
凭证组织的安排,1965年吕庆墀暂时从南海转战渤海事情。由于临行慌忙,他来缺乏告诉家人,甚至没有看一眼刚出生的儿子,直到抵达目的地之后才抽出空来写信向家里报了平安。想起身人的担心和悬念,吕老的眼眶最先泛红,不由感伤道:“这些年简直是对他们亏欠得太多了。”
渤海的冬天寒风凛冽,但受其时条件限制,各人只能住帐篷。身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吕庆墀并非顺应那里的自然情形。但为了不拖整体的“后腿”,他刻意一定要“随着步队走下去”,毅然克钦佩候的严寒,狠心坚持了下来。
在一次现场作业中,电缆突然被搅入水进器里,导致整艘地动船无法正常事情。由于谙熟水性,吕庆墀在第一时间内自告勇猛地去解决现场故障。
吕庆墀顾不上思量现场保存的难题,单独一人前后重复几十次潜入酷寒的海水中,历时两个小时,终于令现场作业恢复正常。谈起那段履历,吕老说:“做事情绝不可论价钱,我这小我私家就是从不怕受苦。”
当冬季来暂时,由于海面上冻,海上一样平常生产受到影响,所有职员都退至基地做装备维保。每逢倒休,身边的不少同事选择回家探亲,吕庆墀却自觉地去食堂做起伙食员,或者到周围的农场加入义务劳动,曾一度两年没有回过家。不但云云,业余时间里,有着一把“能手艺”的他还经常为船上的兄弟们剃头。提及这段履历,吕老一度体现出了孩子般的欢欣。他自豪地说:“我的剃头手艺很是娴熟,5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身边的兄弟们都愿意让我资助。”
由于作风过硬、事情体现精彩,1968年,在中国石油化工部大港海洋指挥部事情的吕庆墀作为石油工人的代表,同铁人王进喜一起加入了国庆观礼,并受到毛主席的亲热接见。往事念兹在兹,追念起昔时的场景,吕老至今仍然难掩心田的激动。
危害眼前不退却
吕庆墀1973年7月调至石油化工部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厥后担当了“南海501”勘探地动船的水手长。
“南海501” 勘探地动船1976年4月在莺歌海海域作业时,拖在船后方长达3000多米的电缆突然被海底障碍物刮断了,其时的吕庆墀正在休假。
当晚,他接到了尽快将地方政府支援的一艘渔船带到现场打捞电缆的紧迫通知。顾不上在家继续照顾发高烧的孩子,跟妻子说明情形之后,吕庆墀便带着渔船连夜赶路,航行100多海里终抵现场。
其时的海面风急浪高,寻找到电缆的难度可想而知。吕庆墀让渔民们把锚链看成拖钩,顶着五六级的大风在周围往返拖找。加之渔船上没有对讲机,若要取得同“南海501” 勘探地动船的联系,只能放大嗓门召唤。
十多个小时的艰难寻找之后,直到第二天下昼4点多,电缆终于被发明。只管已经声音嘶哑、体力透支,不少人还由于抵不住海面的大风波而泛起严重的晕船,吕庆墀始终没有休息,直到和水手一同将所有电缆捞上来。
照旧在1976年9月的一天,12级台风席卷整个湛江。其时的“南海501”勘探地动船正在港内实验维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周围的一艘挖泥船竟然突然走锚,顺着风就向“南海501”漂了过来。
为了避开挖泥船,船长马上指挥甲板组的事情职员实验放锚链作业。然而,风越来越大,船身摇晃地越发强烈,船上的人随时都有可能跌入海里。就在此时,吕庆墀一边将一条绳子捆绑在腰间,一边将绳子另一头交给船上的其他人,之后便冲向锚机拼命地放锚链。
一小时之后,锚链已经放尽,然而挖泥船照旧撞到了“南海501”的尾部,气枪头被撞得眼看要掉进海里,旁边的左舷视察台也摇摇欲坠。吕庆墀再次冲上前往,趁着两艘船被大浪离隔的瞬间把绳子绑在气枪头上,将气枪头牢靠住,从而阻止了更大的危险。
台风事后,由于需要把推进器的损坏情形摸清晰,而船上没有专门的潜水员,吕庆墀又一次自告奋勇。他戴着面罩,4次潜入水下视察,由此这名水手长肩上又添了作为船上潜水员的重担。
受苦耐劳、做就做好的事情作风让一系列的声誉接踵而至。1976年,吕庆墀被评为茂名石油公司和茂名市的劳动模范;1977年,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授予他“学铁人”模范和优异党员的声誉;1978年,他又荣获了石油化工部“铁人尖兵”和广东省劳动模范的称呼。
听吕老回忆已往亲历的海洋石油往事,不知不觉中三个小时已往了。临走之时,老人向我提出一个请求。他说,自己之前历来没有戴着那些劳模勋章拍过照片,此番想实现这个心愿。
随着相机快门的声响,昔日的“万能铁人”和他的声誉奖章留在了镜头中。照片上,吕老的神情严肃而庄重,一切都正如他几十年如一日看待本职事情、看待海油事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