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涯  >  活法
【活法】刘玉斋的奇石梦
2017年03月16日 10:43   泉源于:尊龙凯时   作者:王福运 刘伟红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19年的奇石珍藏,刘玉斋收出了兴趣、藏出了文化。

 

尊龙凯时登录首页(中国)官方网站  曾因刘玉斋创意研制的“太湖石”落户油田,12年前我们对他做过采访。记得其时刘玉斋说他的创意来自于对石头的偏幸。时隔4000多天,再次走近刘玉斋,多年磨砺中降生的“玉斋梦幻画”在油田的绘画发热友中爆发了不错的反应。他说,创意泉源离不开19年来对奇石文化的追寻。

  奇石熏陶伴人生

  刘玉斋60多平方米的“陋室”中,险些被他的奇石、梦幻画、书籍和诗稿塞得满满当当。刘玉斋说自己的幸福与这满屋子的一切融会在了一起,离不开、舍不掉。

  刘玉斋手持烟斗,津津乐道地讲起奇石文化给他的人生带来的兴趣时,粗犷豪爽中透足了一身的艺术范儿,可谓一个潇洒!

  在刘玉斋的心目中石头是有灵性的。他说,当你用真挚的情绪付与这些石头生命的时间,它给你带来的是心灵间的交流和相互的欣赏。你的灵感、你的激情、你的幸福都会激荡其中,妙不可言。他创作的3000多幅春联,300多首诗词中,深邃中不失灵动,大气恢弘中又不失古板的地气文化。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征联运动中,他创作的春联得了金奖。

  刘玉斋说:“这都是奇石文化付与我的创作灵感与激情!”

  他从客厅东边的墙台上捧下那块名为“日出”的奇石先容说,这块石头是他600多块石头中的上品,这是2014年春天从河北涞源县与之结缘捡到的。那天,当他把它从潺潺溪水中捧上岸,这漫天耀眼的红色让他激动不已,这明确就是一幅中华民族崛起的壮丽画卷!

  回抵家,一段时间内让如获至宝的刘玉斋兴奋不已……赏析沉淀之后,他为这块奇石提笔写下诗词——

  《满江红·日出》

  眺览扶桑赤乌抖,朱光烈烈。玫瑰染,咸池如醉。涌涛回斡。移志白榆开旭日,搬来海市环仙阁。叹异景,七彩绘蓝图,雄心勃。

  调气象,更时节。烘山岳,融冰雪。润桑田茂豫,笑看生发。九牧丰饶鸣喜鹊,百花绚烂飞蝴蝶。尽朝晖,朗朗照乾坤,兴千叶。

  采访时,笔者聆听着刘玉斋的朗诵,双目环视着奇石画面,似乎让人感受到了云的翻腾,大海的涛声……

  刘玉斋的妻子是名地隧道道的奇石追随者,她说家里600多块奇石中有着600多个差别的故事。有的很感人,也有的让人匪夷所思。

  痴心不改奇石爱

  2005年,刘玉斋北京事情的废物女儿爱上了老家在山东蒙阴县的小伙儿。那年国庆长假,刘玉斋和妻子应邀赴山东会亲家。

  女婿的怙恃提前为刘玉斋和妻子安排好了行程,探讨完两个孩子的亲事,带亲家俩旅旅游。刘玉斋听后,拍了拍亲家公的肩膀说:“老弟啊,咱不要花这个冤枉钱了。我就到县城边上的野山沟里转转就当旅游了!”

  着实,刘玉斋有自己的想法,在这荒山野岭中才华捡到自己喜欢的“废物”。

  刘玉斋和妻子行走在溪水流淌、翠鸟鸣叫的沂蒙山水中,感受是那样的惬意与享受……

  “快看!老伴儿,那是什么?”刘玉斋指着溪水中一块儿纹理奇异的花岗岩石对妻子说。

  还没等妻子反应过来,刘玉斋就三下五除二地将水中的石头捞上了岸。

  “像啥?”

  “像沟壑山水。”

  “再看看。”

  “照旧漂亮的山水图啊!”

  刘玉斋抿嘴嘿嘿一笑,在妻子的帮衬下快要80多公斤的奇石背回了亲家家里。

  很快刘玉斋从山上背回奇石的事惊动了亲家的街坊四邻。闻讯赶来的外地一位玩石人端详着这块石头遗憾地说:“看来,这块上好的奇石与蒙阴人无缘了!”

  刘玉斋网络奇石19年,行程上万公里。岁月的追寻中,他曾体味过山穷水复疑无路疑心,也饱尝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兴趣。

  1999年早春,刘玉斋和妻子背着干粮,坐交通车直奔河北涞源县寻宝之地。昔时路途难行,到涞源时已是日落栖霞。为了第二天寻宝利便,那天晚上他们俩就住在一户农家。越日一早,两人沿着河床一起找寻,直到太阳西斜照旧一无所获。就在他们从背包中取出干粮果腹时,铺天盖地的滔滔黄尘席卷而来!刘玉斋牢牢抱住妻子,任狂风黄尘肆虐……凶猛的狂风平息之后,妻子抹着眼泪埋怨刘玉斋不应来这情形卑劣的山区。

  “其时,我俩走了大都天,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利便,想搭乘一辆车出山都没有。”刘玉斋回忆着其时的情景说。

  就在两人最疑心的时间,刘玉斋的妻子不经意间向前方瞟了一眼,感受风沙事后的河床上泛起了一块纷歧样的物件儿……

  采访那天,刘玉斋从箱底取出这块“双龙盘峰石”激动地说:“这是昔时的那场狂风黄沙送给我俩的礼物!”

  一生愿为奇石狂

  笔者问刘玉斋奇石文化带给了他什么时,他说让自己明确了浏览,学会了尊重。对奇石是这样,对人更是云云。这些年来,在对奇石文化的追寻中,对提升它的文化价值也作着起劲的探索与实验,“玉斋梦幻画”就是奇石文化带给他独创的艺术作品。

  奇石的魅力要害是在它的自然纹理结构上,这也让爱石、赏石之人不可自已的缘故原由所在。受此启发,2006年刘玉斋就最先琢磨,实验着用画笔和色彩来叩开大自然巧夺天工的这扇艺术之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减他的创意激情,而是在历程中总结提炼,用坚韧拉近与乐成的距离。

  十几年的磨砺终成正果。现在,他的 “玉斋梦幻画”,给油田美术届注入了一缕清新的风。他在诗词《沁园春?玉斋梦幻画》中写到:

  十载追风,四野旅行,七彩出奇。梦谁人读懂?何花何鸟、何仙何怪,虚实猜谜。雾岭松涛,悬流石濑,灼灼飞霞掠碧池。涟漪静,吻芙蓉笑靥,媚影千姿。

  百川荡荡逶迤。激巨石,回声若怒骊。憾山催落泪,幽篁摇曳,青青沃野,袅袅春枝。醉在霜秋,玉船明月,奕奕坤灵痛饮时;腔,景如云幻化,醒目遐思。

  与刘玉斋攀谈,丝毫感受不到他已是年近七旬的人。睿智、康健、激情、投入、忘我等词汇都集结在他的身上。他称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赏石、作画之余总不忘看些与之相关的书籍。刘玉斋麻利地划开手机界面临记者说,互联网是个好工具,这上面有学不完的知识,更有许许多多情趣相投的朋侪。他说合适的时间要在油田办自己的“梦幻画”展。

  “办画展?岂不是萧条了你的奇石?”记者问。

  “没有奇石就不会有我的梦幻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追随者。”

  一直的追随,既是刘玉斋的人生感悟,也是奇石文化带给他的生涯态度。

  离别刘玉斋前,记者决议给被书籍和奇石拥挤在沙发上的刘玉斋拍张照片,透过寻像器,感受他就像在文化海洋中的一个畅游者,那么潇洒,那样的无拘无束。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运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