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河南油田的几位守井人,在荒芜的油井井站,以寥寂为伴,却坚持着乐观的心态。
○文/蒙福全 宋小丽
河南油田新疆采油厂的开发区跨越新疆天山南北。散布在沙漠大漠中的一个个石油井站,犹如一颗颗发光的钻石,荒芜掩饰不了它的光线。在这里值守的石油人,望不到都会的繁华,望不到大漠的边际,却能望到蓝天、望到绿地、望到快乐。
沙漠引发绵绵诗情
北疆的沙漠滩上,最常见的植物就是梭梭树。
这些梭梭树很不起眼。干裂的树枝、弯曲的树干,谁也不知道它在情形卑劣的沙漠滩能存活多久?伤畈厣,在新疆甘家湖长成亚洲最大的一片梭梭林。一丛丛梭梭树坚持着战斗的姿态,用自己的身体,阻挡着肆虐的风暴,守护着西部干裂的土地。
沙漠滩上,还“长”着石油人的井站。它们散布于这片梭梭林深处。这里,摇曳生姿的梭梭树映照着井站的孤苦,无意出没的野生动物陪衬了这里情形的荒芜。
深夜,梭梭树间,野狼的嚎叫隐约约约。清早,井站的墙角,狐狸的蹄痕清晰可见。这里较量常见的,是“草鳖子”、蝎子等毒虫,由于它们,守井人天天不得不穿上高筒工靴、用细绳扎起袖口。
在这里,守井人却有着他们的快乐。
晨光初露,井场的高架罐上,站着58岁的采油工党建勋。他正在向远处远望,眼光越过茫茫天山。这时,歌声自他的嘴边流淌而出:“达坂城的女人辫子长啊,两只眼睛真漂亮。”
这里是新疆采油厂的春106井站,位于梭梭林的深处,与漂亮的达坂城相隔千里,没有长辫子女人。春106井站距生涯基地50多千米,党建勋一个星期才华洗一次澡。
守单井的事情日复一日:巡井、量油、盘算产量,视察柴油机、抽油机运转情形,上报数据资料等。简朴且重复的事情,党建勋却干得有滋有味。
党建勋喜欢唱歌。保养抽油机时,他哼:“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巡井时,他唱:“漂亮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休息时,他到井场外面的梭梭林中,在“随身听”的伴奏下,自唱自跳,收养的小狗是他忠实的听众。
党建勋爱写诗,写了厚厚一大本。他在诗中抒发自己守井的情怀:“梭梭林里守单井,甘家湖畔思家乡。”
天天来访一次的油罐车,为小站带来一段热闹的时光。拉油车司机经常成为诗中的主角:“大年月朔雪绒花,高架罐上把话拉;放油技工叙友谊,拉油师傅乐舒怀。”
有人问党建勋:“你这么大年岁,为啥还要到这个艰辛的地方受罪?”
党建勋听了,就用一首《我为祖国献石油》作为回覆。他说:“30年前,我是唱着这首歌跨进石油行业的。我们国家的石油事业是在艰辛的情形中生长起来的。那里有石油,那里就是我的家。”
湖波映照田园之乐
南疆的博斯腾湖边,最常见的植物就是芦苇。
芦苇秆茎消瘦而修长,似乎随时都有被博斯腾湖上大风折断的可能?墒,它们竟然也不可抑止地生长起来,在博斯腾湖边长成数十万亩芦苇荡。一阵风吹过,像一片绿色海洋的芦苇荡,波涛升沉,绵延一直,十分壮观。
芦苇荡边,时常栖息着白鹭,而芦苇荡中,滋生着无数的蚊虫。刚进入春季,博斯腾湖边的新疆采油厂本布图3号计量站里,一场场“人蚊大战”为这里增添了一分热闹。
天天早晨和晚上,“花斑蚊”倾巢出动;艳阳高照的中午,“小咬”漫天翱翔。 守井人刘恩昌试过驱蚊露,在脸上、脖子上、手上,喷了一遍遍。一天下来,驱蚊露用了整整一瓶,效果不显着。
他试过花露珠,试过风油精,都不管用。事情一忙,刘恩昌爽性放弃了防护,只有感应蚊虫在叮咬时,才无意挥舞手套驱赶一下;驱赶不走,就听凭蚊虫隔着工衣往身上叮。
在这里,刘恩昌仍坚持着快乐。
春耕之时,事情之余,刘恩昌最先在站内一隅的菜地上忙碌了,拉土、翻土、浇水、施肥、栽苗。巴掌大的一块地,他种着西红柿、辣椒、黄瓜、韭菜、西瓜等八九种蔬菜水果。他说,在这里种菜种果,解决了偏远井站后勤供应不实时的问题,包管了守井时代有新鲜蔬菜水果吃。
天天,看着蔬菜在茁壮生长,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乐。他说:“这也是熏陶性情的一种好步伐!”
刘恩昌为值守小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白鹭号”。在站门前,他挂上了“落霞与白鹭齐飞,湖水同油井相映”的春联。 他说:“在我眼里,白鹭就是小站的祥瑞物。它是对我们治理的最好见证。” 站上的8口油井,井身斜度大,杆管偏磨、结蜡严重。今年,在他的全心治理下,小站油井的生产时率等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刘恩昌说:“白鹭是一种多情多义的鸟。我也要像白鹭一样,同这片漂亮的湖泊相伴相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进取、拼搏,默默贡献。”
快乐增进身心康健
丁绚烂也是一位快乐的守井人。
在春光采管区甘家湖生涯基地,采油工丁绚烂正在展示一种“打花棍”的武艺。道具是三根细木棍。他手持其中的两根,耍弄着第三根木棍上下翻腾,耍出种种名堂,无意手腕一挑,将木棍抛向十几米的高空再接住。
丁绚烂2015年从河南油田水电厂转岗到新疆采油厂,先后在春98、春63等偏远井站驻井。转岗前,丁绚烂患有严重的颈椎病,曾接受过小针刀、针灸等多种治疗,花了不少钱,却没有显着好转。
到了晚上,病痛使他难以入睡,经常抱着被子靠墙坐着。厥后,在网上看到这个“打花棍”的要领,他爆发了兴趣:“小木棍,梭梭林里随处都是,很容易找到。”于是,天天事情之余,他就最先训练“打花根”。
徐徐地,他的武艺越来越高,既排遣了守井的寥寂,又磨炼了身体。不知不觉,颈椎病的症状也消逝了。
樊庆军是本布图3号计量站的一位守井人,是个“文艺男青年”,善于演奏竹笛和葫芦丝。
当3号计量站沐浴在斜阳的余晖中时,一阵悠扬的《铁血赤心》笛声从宿舍飘出,飘过站内欢快运转着的油井,飘过一丛丛摇曳的芦苇林,飘过水波激荡的湖面。在优美旋律中,守井人所有的纳闷都会烟消云散。
樊庆军照旧一位摄影喜欢者,沿着湖堤巡视时,经常为这里的美景所陶醉。他把这些景致用手机拍摄下来发到朋侪圈,与单位的同事分享、和远方的亲友互动。他说:“守井生涯多姿多彩,并不孑立。”
党建勋的一句话,代表了这些快乐的守井人的心声。他说:“阳光心态是快乐事情的条件。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我们只有投入热爱,才会有饱满的激情和十足的劲头。”
北疆的梭梭树、南疆的芦苇,本都是弱小的植物。由于顽强,它们在西部找到了自己的土壤,展现出别样的漂亮。西部的守井人本都是通俗的人,由于坚守,他们在这偏远的井站拥有了自己的快乐,找到了事业的支点。
本文图片均由宋小丽提供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