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引进的13套大化肥为解决亿万人民温饱辟出一条新途径。
深夜,中南海。周恩来总理的眼光仍停留在一份引进大化肥的专题报告上。“文革”动乱耗去总理许多心血,身困力乏的他抽笔挥毫,在专题报告上写下了深沉而凝重的两个字:赞成。毛主席也很快作出完全赞许的指挥。中国的化肥工业以后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新与旧的碰撞
春色为大地添了一抹新绿。由秦仲达司长率领的中国化工手艺考察团搭机飞赴西欧,对法、英、意、荷四国化肥工业举行考察,亲眼眼见了天下最新手艺和先进装备。精明的外商看出中国考察团引进合成氨装置心切,纷纷作出报价,竞相“抢生意”。
“泸州自然气化工厂引进一套,怎么样?”秦仲达问泸化副总工程师张博文。“我耽心,引进会有阻力。”秦仲达无言。他明确张博文语言为什么半吞半吐。眼下海内虽说柳枝已泛绿,桃花正含苞,可仍然冷气袭人。
毛泽东批阅、周恩来赞成引进10套大化肥的喜讯,宛如温暖温暖的春风吹进人们胸膛,闪电般传遍天南地北。各省纷纷建设大化肥引进机构,不久,一批专家分赴各地视察资源并遴选厂址。
一股冷森森的冷气却蓦地刮起。一其中国代表团赴美国会见,美方官员出于礼仪和友好,赠了几件小小礼物,其中一件工艺品是只蜗牛。正是这只蜗牛引起了一场“政治风波”。权倾朝野的江青无事生非,硬说外国人讥笑中国建设犹如蜗牛一样爬行,平白无故地掀起一场“蜗牛事务”,并藉此谴责从外洋引进大化肥是“崇洋媚外”。
阴风吹进副部长杨叶澎耳里。他朗声道:“引进大化肥成套装置是毛主席亲手圈阅的,有国务院正式文件,不必怕。”隔日,有人悄声提醒他:“您加入革命多年,这次万万别为引进大化肥装置而犯蹊径过失。”杨叶澎浩气凛然:“引进大化肥决不可拖延,出了蹊径问题我负所有责任!”邪不堪正。江青一伙无故煽起的“蜗牛事务”阴风,没刮久,便像幽灵似地烟消云散了。
凭证协议,中国从日本东洋工程公司和美国凯洛格公司引进10套年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时隔不久,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转述了戴高乐渴盼访华的愿望。毛主席和周总理决议再从法国引进3套大化肥装置。共计13套大化肥的引进计划拍板,并于1973年头正式拉开帷幕。
这回老外窘了
引进大化肥的新闻传到云南,省长周兴悟出这是一次农业翻身的良机。然而,自然气在川南,纵然国家赞成云南引进大化肥,投资也相当惊人。思虑再三,他决议下四川宜宾安富镇。它地处金沙江畔,距川南自然气产区很近,是块风水宝地。四川省长李大章闻讯,十分直率地应承了。经上级有关部分批准,原宜宾地区的水东、水河、安富三个公社共计8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了云南。水富县盖源于此。
彼时的水富群山围绕,与世阻遏,是著名的水、电、汽车、火车、通讯“五欠亨”。制作大化肥的艰难困苦由此可以想见。可是,人定胜天,无论何等“难产”,云南自然气化肥厂终归要来到人世。
一次,合成氨装置准备试车。有人翻开三套联轴节护罩,发明联轴节像被原始森林中的千年古藤牢牢缠住,内外齿圈间全被玄色油泥堵死。真险啊,若是再迟几分钟,三套联轴节便会被扭断。在场的美方专家抬眼扫视一下中方职员,此后用手指从轴承里抠了一点玄色油泥,轻狂而又无礼地涂在中方工程师徐元增的手上,冷然一笑:“徐先生,这就是你们中国制造的润滑油!”
羞辱,尴尬,困窘。“我们会查清缘故原由的。”徐元增尴尬地说。专家不睬不睬,高昂着头走了。徐元增留在现场跟磨练工一道仔细检查。很快又发明密封轴回油管线的脱气槽内同样沉积着大宗玄色油垢。再翻开密封油箱网络器,油泥更多。这说明症结不在润滑油。
一丝难以觉察的轻松感从徐元增眉宇掠过,问题可能出在密封油系统。现场的人越聚越多,不知谁冒出一句:“会不会是合成塔里的触媒粉尘?”
徐元增心中豁然一亮,很快回忆起装填合成塔触媒时,美方专家在现场指导,接纳的是筛选法,将不少破损触媒筛掉;岵换崾巧禄乖写ッ郊绦扑,由出塔的循环气将粉尘带入压缩机?
为了证实判断是否准确,徐元增找来一架废电话机,拆下磁铁,用磁铁去吸玄色油泥。这一试真灵,被铁催化剂污染的油泥一下子被磁铁牢牢吸住。真正的“元凶”找到了!事实最具说服力。不是中国润滑油质量差,而是美方触媒有问题!
美方专家要求翻开高压缸,以便检查整个密封轴的油封,徐元增完全照办。缸内积贮的厚厚玄色油泥又一次雄辩地证实事故责任完全在美方。这回轮到“老外”酡颜发慌了。
辟出崭新途径
自然气供应缺乏一直困扰着大化肥企业,沧州化肥厂首当其冲。国家妄想分派的自然气只够维持生产8个月。有一年,大港油田一连3个月没供气,隔年又3个月停产。沧化上下,人人掉进冰窖似地凉透了心。厂向导更如芒刺在背,急得要命。
工程师吕炳水叹了一口吻:“事到现在,只有去大港油田求救。”翌日,厂长王天喜、吕炳水等一行到了大港油田,他们得知天津民用自然气陡增,油田力有未逮,无法增添沧化供气。书记高新生心一横:“天喜,咱得走出河北,走出冀中。”“对,去河南,找中原油田资助。”
那时,位于河南濮阳的中原油田正趋开发热潮,全省无用气大户,年节余自然气高达数亿立方米,允许每年供应沧化伴生气3—4亿立方米。哪晓得好景不长,中原化肥厂上马后,沧化供宇量逐年镌汰,希冀濒于寂灭,沧化人不甘默然,眼睛盯向“内功”。他们从天下银行贷款1100万美元举行手艺刷新,使机械能在低负荷状态下正常运转。其中由于普里森制氢专利手艺的引进,整年可节约1200多万元支出。又与科研院校配合研制乐成优化电脑控制装置,使合成氨和尿素装置生产控制手艺抵达当今先进水平,年增效益1100万元。
从1976年5月5日川化第一套太化肥装置投产,到1979年9月湖北化肥厂建成,引进的13套大化肥犹如13根大动脉,给我国化肥工业注入了强盛的新鲜血液,为解决亿万人民温饱辟出一条崭新的途径。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