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艰辛创业、一连立异,成绩了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百年历史。
尊龙凯时工业从范旭东开办永利碱厂算起已过百年,但在开国前夕工业规模只有1.77亿元,用范旭东对妻子的话说“那是一个让人怕羞的数字”。新中国建设后,我国化学工业开启了新纪元,1978年抵达355.2亿元。刷新开放以后,我国石化工业迈上了快速生长的轨道,2010年高于8.76万亿元,以后中国成为天下第二的石化大国和天下第一的化工大国。2021年,石化规上企业营业收入14.45万亿元,创历史纪录。
回首我国石化工业百年历程,脱离了立异就不会有今天现代化的石化工业。石化工业百年史就是一部立异生长史。
细腻化工:农药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以来我国农药年产量一直凌驾200万吨,始终稳居天下第一。就今天“四分天下”的天下农药名堂看,中国也已经迈入农药强国序列。新中国之以是能够生长为天下农药大国,立异是要害要素。
天下农药工业从上世纪40年月进入化学合成的现代农药工业快速生长阶段。中国农药工业在新中国建设前险些是空缺,新中国建设后在推动经济社会生长中施展着主要作用。
新中国建设以后,为解决近5亿人的用饭、穿衣问题,国家十分重视农药产品的立异与农药工业的建设与生长。重工业部化工局化工实验所(厥后的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于1952年最先了农药的研发与立异。新中国最早投产的有机合成农药品种是有机氯类杀虫剂滴滴涕和六六六,为抵御其时的蝗灾以及卫生虫害都施展了主要作用。在有机氯农药品种快速建设投产的同时,有机磷杀虫剂也加速了研发和立异速率,对硫磷、敌百虫相继研发乐成并投入生产。到上世纪70年月,有机磷农药产量占其时农药总产量的1/3,为开国后约30年时间的粮棉果蔬应急供应作出了主要的孝顺。
为解决有机氯农药品种六六六、滴滴涕的高毒性和残留时间长给人畜和情形造成的危害,国家决议从1983年4月起阻止生产和使用六六六和滴滴涕。其时这些品种的产量占天下农药总产量的50%,停用之后能不可包管市场需求,会不会影响到农业收获,业界和社会都为之担心。最终,我们用相对高效低毒的有机磷农药品种的研发立异实现了快速替换,知足了市场需求,作废了人们的疑虑。厥后,有机磷杀虫剂为防治虫害撑起了半壁山河。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伸,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5种主要品种毒性高的弱点越开展现,1998被列入严酷控制清单,并于2007年周全榨取使用。阻止2016年,我国共镌汰高毒高危害农药老品种43个、限用23种,农药产品结构调解取得显着效果。清静、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产品的研发和立异,施展了主要作用。
今天,我国农药工业的产品结构获得一连优化和升级,从大的结构看已彻底改变上世纪90年月“3个70”的不对理状态——由已往的杀虫剂占农药总产量70%、有机磷品种占杀虫剂70%、有机磷杀虫剂中的高毒品种占70%调解优化为今天的杀虫剂只占约31%、除草剂约占60%,高毒高残留品种由已往的70%下降到不到3%。正是通过一直立异,农药工业不但为农业丰产丰收和国家“菜篮子工程”提供了主要包管,并且为;と死嗫到『蜕寰病⑸锒嘌宰鞒隽酥饕⑺。
化肥:合成氨
合成氨是德国化学家哈伯于1902年首先合成的,后与巴斯夫的工程师博施相助实现了工业化。从合成到实现工业化需要一系列立异,从工业化到大型化、现代化更是需要一直立异。中国合成氨和化肥工业所走过的立异之路就越发艰难,也更具代表性。
我国化肥工业的起步是以“南吴北范”为代表——1933年,吴蕴初先生在上海建设天利氮气公司,使用天原电解车间的氢气制得合成氨再制得硝酸;1937年,范旭东先生在南京的永利硫酸铔厂生产出合成氨和硫酸铵。新中国化肥工业的起步是以“一五”妄想时期原苏联援建的“156项”中的兰州氮肥厂、太原氮肥厂和吉林氮肥厂为标记。这三个氮肥厂年产5万吨左右的合成氨,与今天的年产30万吨、60万吨的规模相比显得很小很小,但在其时其合成氨手艺抵达天下先进水平、规模也是昔时天下最大的。
中苏关系破碎苏联撤走专家之后,中国合成氨和化肥工业走出了一条自力重生自主立异之路。1958年年头,毛主席在讨论国民经济妄想和预算的会上提出,中央、省、专区三级可以设立化学肥料厂。其时的化工部第一任部长彭涛亲自组织手艺钻研会,由于生产硫铵或硝铵都必需配套建设硫酸或硝酸装置,投资多、建设周期长,还需要铅和不锈钢质料。在其时的条件下,生产碳酸氢铵更具有可行性,并且在使用历程中也发明碳酸氢铵的肥效较好,侯德榜博士又在“侯氏制碱法”基础上发明了“合成氨质料气与氨直接碳化反应获得碳酸氢铵”的新工艺,于是划分在上海和北京开展年产合成氨2000吨和1万吨实验,随后两年在天下建成约200个800吨级和2000吨级的小型氮肥厂。在取得现实运行履历和教训的基础上,其时的氮肥设计院提出了1万吨/年合成氨和4万吨/年碳酸氢铵的设计计划。为解决五、六亿人的用饭问题,1961年国务院在杭州召开氮肥工业座谈会以后,在天下掀起了加速建设氮肥厂的热潮,碳酸氢铵成为天下化肥工业领域中国独吞的氮肥品种。进入上世纪90年月以后,随着“碳铵改尿素”氮肥品种结构的调解加速,碳酸氢铵才逐步退出了中国氮肥的历史舞台。
我国合成氨与化肥工业立异生长进入第三个阶段——197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四三计划”的制订和实验,以引进13套大型合成氨和尿素装置为标记,真正实现了大型化。这一阶段的立异内容主要是引进消化吸收再立异,包括催化剂、净化剂以及要害和焦点装备等的国产化。在之后的“七五”时期,原国家计委、化工部依托四川化工总厂组织的“20万吨/年合成氨大型国产化工程”国家攻关项目在1992年底通过国家验收,不但手艺水平、操作工培训模拟系统都抵达20世纪80年月末国际先进水平,并且通过该项目大型工程化“一条龙”攻关,还掌握了大型氨合成塔、汽提塔、造粒塔、换热器等要害装备的制造手艺,于1994年11月获得天下最佳工程设计奖和国家优异工程设计项目金质奖。在此基础上,我们今天新建60万吨/年合成氨、100万吨/年尿素大型化妆置,实现了完全驻足于自有手艺、自主设计、要害装备自主制造、催化剂自主配套的“交钥匙工程”。多年来,我国合成氨和氮肥、磷肥产能产量天下第一,整体手艺、物耗能耗以及放弃物排放水平均居天下领先,都得益于我们几十年来一直立异和一连立异,凝聚着几代化肥人的智慧、支付甚至牺牲。
古板工业:氯碱
氯碱工业的两大主导产品是烧碱和聚氯乙烯。中国的氯碱工业起步以1929年吴蕴初先生在上海开办天原电化厂为标记,以电化学法生产烧碱、氯气和氢气,由于其时需要烧碱为天厨味精提供质料,不生产聚氯乙烯。我国聚氯乙烯的生产与生长是新中国建设以后的事了。
上世纪50年月初的重工业部化工局化工实验所最先了电石乙炔法制氯乙烯、聚合制聚氯乙烯的研发和试验,锦西化工厂是海内第一个开展聚氯乙烯中试和生产的工厂。1954年,年产100吨聚氯乙烯的中试在锦西化工厂试验乐成,1958年我国第一套年产3000吨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在锦西化工厂投产,以后我国氯碱工业开启了快速生长新时期。氯碱工业的立异集中在“三浩劫点”。
烧碱要害装备电解槽用离子膜立异。烧碱生产接纳电解工艺,电解槽就成为烧碱生产历程的焦点与要害装备。进入上世纪80年月以后,各工业化国家纷纷用离子膜电解槽置换原来的隔膜电解槽。我国工业化的加速和氯碱工业的手艺前进以及烧碱企业提升竞争力,也要求加速离子膜电解槽的应用?墒,其时我们不掌握离子膜的制备手艺,离子膜及其所需的磺酸树脂、羧酸树脂和全氟磺酸树脂焦点手艺和要害配套质料。因此,从上世纪80年月最先一连20多年的时间,海内建成投产的所有烧碱生产电解槽所用的离子膜都是靠破费大宗外汇引进和入口的,价钱重大。“七五”最先,原国家计委和原化工部就把离子膜国产化列为国家重点攻关课题。进入新世纪以后,山东东岳集团与上海交大团结手艺攻关,通过国家“863”妄想、国家科技支持妄想以及山东省举全省之力的支持,终于在2009年9月第一张国产氯碱用工业化离子膜下线,2010年5月两张国产化离子膜在黄骅氯碱试用、6月70张国产离子膜在东岳集团投入商业运行。经由20多年的一连一直立异,终获乐成。
聚氯乙烯要害装备聚合釜立异。岂论是乙烯氧氯化工艺照旧电石乙炔工艺,都有一个共性而要害的装备即氯乙烯单体聚合的反应釜。反应釜的立异历程最具有代表性。中国聚氯乙烯第一套装置3000吨/年规模、6000吨/年定型设计,后逐步扩大到3~5万吨/年。聚合釜从7~15立方米再到30立方米,通过立异一直升级,但直到90年月初聚合历程的粘釜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厥后,一边研发立异聚合釜的制备与内抛光手艺,一边同步研发立异防粘釜助剂,由1釜1开盖整理到十几釜、几十釜再到过百釜一开盖,直到2000年的70立方米、今天的105立方米、108立方米和110立方米聚合釜。正是一直地立异,涤讪了我国15年来一直是天下聚氯乙烯第一生产大国的职位。
低汞与无汞催化剂立异。电石乙炔工艺在乙炔合成氯乙烯单体的反应历程中需要氯化汞作催化剂。天下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4月正式批准了旨在全球控制和镌汰汞排放的国际条约《水俣条约》进入履约程序,对原生汞矿关闭时限和电石法聚氯乙烯用汞工艺提出了约束性要求。第一步要谴责部改用低汞催化剂,第二步在手艺和经济成熟的情形下改用无汞,这都需要开展大宗的研发与立异事情。到“十三五”末,经由大宗研发与试验,海内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所有实现了低汞工艺,单位产品用汞量比2010年镌汰50%,在包管生产稳固的条件下降低了催化剂消耗、降低了汞污染。无汞催化剂和无汞新工艺都取得了阶段性立异效果,为下一步电石法聚氯乙烯所有推广无汞催化剂和无汞新工艺创立了条件。
石油化工:乙烯
“二战”以后,天下石油化工进入了快速生耐久。我国石油化工的生长以大庆油田的发明为标记,陪同着刷新开放的深化迈上了大型化、规;拖执目斐档。通过一直立异,我国石油化工的整体手艺水平与天下先进水平并肩。乙烯,是石油化工的主要基础化学品,以乙烯为基础质料经由氧化、羰基化、水合、聚合等化学反应,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有机化学品、细腻化学品和高分子聚合物,因此乙烯的工业化水平以及产能产量已成为一个国家石化工业生长水平的标记。现在,美国乙烯的产能产量天下第一,中国乙烯的产能产量居第二位。
我国的乙烯工业也是从自主立异起步。从史料看,1970年1月,兰化公司3.6万吨/年乙烯砂子裂解炉建成投产,开启我国乙烯工业化的历程。
为顺应国民经济的快速生长,乙烯工业大规模工业化是以1973年1月国家“四三计划”中确立引进的3套大型石化妆置和4套大化纤装置为标记的。上海石化总厂一期工程中的11.5万吨/年乙烯装置1977年上半年建成投产,辽阳石油化纤的7.3万吨/年乙烯装置1979年9月建成投产。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燕山石化总厂引进的30万吨/年乙烯装置1976年6月建成投产,是我国石油化工历史上建成投产的第一套30万吨/年乙烯装置,是中国其时规模最大、手艺最重大的乙烯装置,号称“超等石化工程”。1978年,我国又引进4套30万吨/年乙烯及其配套石化妆置,划分建在大庆、齐鲁、南京和上海。我国乙烯工业以后迈入天下先进国家序列。
我国对乙烯裂解炉及其裂解手艺的研发与手艺攻关一直没有停步,“七五”时代最先的乙烯新型蒸汽裂解炉被列入国家重大手艺装备研制项目,1988年获中国适用新型专利,1990年2月4万吨/年规模在齐鲁石化试车乐成,1991年获国家重大手艺装备办特等奖和国家科技前进二等奖;1993年最先,又先后开启4万吨/年II型炉、6万吨/年III型炉的研发与手艺攻关。2001年,10万吨/年大型裂解炉在燕山建成投产,获得2006年国家科技前进二等奖。经由近20年的一连立异和手艺攻关,我国自主研发的乙烯新型裂解炉手艺水平和设计水平都一直提升,炉型逐步成熟并已形成系列化。现在,我国自主研发的重大质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手艺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前进一等奖,不但为天津石化、镇海炼化2套100万吨/年乙烯装置提供了成套裂解手艺,并且也使我国成为乙烯裂解手艺的国际专利商,产品乐成出口马来西亚和泰国。这都是我国乙烯工业30年一连立异实现的跨越。
责任编辑:郑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