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位置导航: 首页  >  看法  >  视察
莫被“北溪”管道爆炸带节奏
2022年10月27日 19:08   泉源于:尊龙凯时   作者:清 泉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北溪”自然气管道只是略带地缘政治特点的商业管道,不必太过渲染其爆炸带来的破损效应。

 

尊龙凯时登录首页(中国)官方网站  自9月27日“北溪-1”和“北溪-2”自然气管道在靠近德国的欧洲海域爆发爆炸以来,全球规模内讨论该事务的热度丝绝不减。简直,在乌克兰;涣⒔,大国关系变得异常主要和懦弱的情形下,毗连俄罗斯和欧洲之间“最后生命线”的能源通道遭爆炸,无疑给人以雪上加霜、“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之感。

  可是,我们遗忘了“北溪”自然气管道充其量只是略带地缘政治特点的商业管道,其实质只不过是一条年输量为550亿立方米(相当于4400万吨石油)商业管道(这里并不思量北溪-2管道,由于北溪-2自建成后从未真正投产运营过)。4400万吨石油是什么看法,只相当于全球可跨境生意和商业石油量的五十分之一;550亿立方米是什么看法?只相当于全球可跨境生意和商业自然宇量的二十五分之一。

  由此,我们真的不必太过渲染“北溪”管道爆炸带来的破损效应!

  “重大生态灾难”站不住脚

  北溪-1和-2两条管线,共有四条支线(每条管线系双线铺设),此次爆炸破损了其中的三条,泛起了三处重大漏点。有专家和学者宣称,此次爆炸有可能造成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甲烷走漏。9月30日,团结国情形妄想署针对此次爆炸事务的专题聚会上,宣布此次爆炸造成的甲烷走漏量抵达7.8亿立方米,相当于丹麦这个国家三个月的自然气消耗量。

  思量到甲烷走漏的温室气体效应约莫是二氧化碳的数10倍(有说22倍,尚有说是快要80倍),因此,此次爆炸造成了“重大的”生态灾难。情形真的云云吗?自然气的学名即甲烷。8亿立方米的甲烷走漏和美国、俄罗斯等全球自然气生产大国因甲烷走漏造成的温室气体效应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以美国为例,新世纪以来,美国电力行业的“煤改气”加速,2018年,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自2005年以来下降了27%。可是,自然气的开采、运输和使用会泛起甲烷走漏,而走漏的甲烷的温室气体在20年内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0倍。美国学者研究以为,当自然气的走漏凌驾4%时,自然气电厂的温室气体效应就高于煤电厂。那么,美国油气工业的甲烷走漏率究竟有几多呢?2018年,凭证《科学》杂志最新揭晓的一篇文章,美国的油气工业甲烷走漏抵达2.3%,相当于160亿立方米。而此次管道的爆炸造成的甲烷走漏和温室气体效应,只相当于美国年度甲烷走漏的二十分之一。

  8亿立方米的自然气相当于65万吨的石油。即便凭证最严重的情景测算,若是真的是65万吨的石油走漏到自然界和海面上,那也达不到史上最严重。我们知道,12年前,即2010年BP公司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事务总共造成了近500万桶的石油(折合约70万吨)走漏到海面,造成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石油污染事务。

  因此,所谓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的判断,完全是站不住脚的。

  全球能源名堂并非因爆炸引发

  我们都知道乌克兰;⒁院,现实上是最近这两三个月,北溪-1和北溪-2这两条管线均处于停运的状态。前文所说,北溪-2从未真正投产过,因此对全球能源名堂和能源清静没有带来影响。而北溪-1管道,2021年的输宇量在600亿立方米,约占德国年入口量的50%,但自今年2月乌克兰;⒁岳,该管线一直在一连降低输量,或以手艺故障名义举行停输磨练。一方面,德国和欧盟提倡对俄罗斯的严肃制裁,自动放弃来自俄罗斯的自然气;另一方面,俄罗斯一连打出“自然气牌”,降低或阻止对欧洲的自然气供应。8月份,北溪-1管道断断续续仅维持正常供应量20%左右的输量。到了9月份,爽性就停输了。也就是说,管道的停输现实上早在此次爆炸前的数周就已经爆发,而不是此次爆炸导致了管道的停输。也就是说,全球自然气市场在数周之前甚至数月之间已经最先顺应北溪管道的停输时势。

  至于是不是给全球能源名堂带来重大影响,也不尽然。由于全球能源的名堂转变在此次乌克兰;⒑蟛痪镁捅⒘,即俄罗斯和欧盟作为地区能源中心的职位在急剧下降,美国和中东在全球能源名堂中的职位在上升。这种此消彼长的转变是由于战争导致的,而不是此次管道的爆炸。

  管道破损并非大事

  海底管线的铺设和运营是典范的高科技、高清静、高投入、高敏感的项目,响应的,在管道的清静;ず臀:Ψ揽厣,也是凭证行业最高清静标准举行设计和建设。

  关于北溪-1和北溪-2管道,由于其管径大(内径1153mm,外径1440mm)、长度长(1220km)以及深水跨境运输的特殊条件,其清静要求是全球最高的。其管道的壁厚可达20mm~30mm,管道外表尚有特殊的;げ愫头栏。这样的高清静、密封运营的系统,诸如恐怖分子基础对它无能为力。唯一能够破损管道并导致管道运送中止的,只有是主权国家行为。也就是说,只有是国家破损行为,才华导致管道爆炸和瘫痪。

  而在诸多主权国家破损行为中,对跨境管道的破损又是“小事一桩”,由于像发动战争、攻击核设施、定点攻击军事设施等,均是比攻击管道严重得多的破损行为。

  以是,若是是主权国家之间爆发的冲突,则管道攻击只是“毛毛雨”,没有须要放纵渲染。

  重大的心理震慑效应

  若是说真的有什么破损效应,那可能就是重大的心理震慑效应,特殊给欧洲人带来的心理震慑。由于管道爆炸所在爆发在欧洲海域,该事务的爆发进一步证实晰欧洲能源供应和能源清静的懦弱性。在进入深秋,即将入冬确当下,也是德国总理舒尔茨等欧洲主要国家向导人在全球四处奔波、找油找气之时,泛起管道爆炸这档子事,对欧洲人的心理影响照旧很大的。以是,我们也看到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亮相,任何对欧友邦家在用的能源基础设施的有意破损都是不可容忍的,并将招致“最强烈的反应”。希望这个冬天的欧洲不太冷,以便他们在少气缺油的情形下,能够顺遂度过严冬。

  尚有,若是跨境管道已经成为国家之间博弈的焦点,或者已经成为攻击的目的,那说明涉及管道的主权国家行为体,他们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协调的田地,就像俄罗斯和乌克兰。另外,此次爆炸事务给尊龙凯时一个启示就是建设跨境管道,最好是中心不要有第三方过境国。

  综上,真的不必太过渲染“北溪”管道爆炸带来的破损效应。在全球主流舆论的导向仍由美欧掌控的今天,我们更不应该被这条管线爆炸的舆论效应带节奏,而是做好自己的事。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运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