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中俄东线,彰显中国管道建设实力。
历经5年准备和建设,中俄东线自然气管道最后一段泰安—泰兴段投产通气。重大的气流将从遥远的俄罗斯恰扬金气田咆哮而来,经加压后将在直径1422毫米的钢管内疾驰,经黑河首站入境后又向下游奔涌而去……
一项项天下级的挑战,一次次突破通例的立异手艺实验,一次次管道工程建设的突破,都让中俄东线无愧于超等工程。关于这样一项超等工程,两国元首对这一项目的形貌都有一个定语:“标记性。”这是对这一项目的定性,也是对中俄能源相助的高度评价,转达出明确信息:中俄东线自然气管道项目,很主要!
二十年磨一剑
“元首项目”“中俄相助的世纪工程”……从一最先,中俄东线注定与众差别。
上海的早晨,誊写着东方传奇。2014年5月21日破晓4时许,黄浦江悄悄地流淌,大部分市民甜睡当中。又经由一个通宵的谈判,围绕中俄东线自然气价钱保存的不同终于找到契合点,中俄双方谈判代表抑制不住心田的兴奋。
这是一场跨世纪谈判,谈的是一个总价达4000亿美元的超等大单。俄气公司总裁阿列克谢·米勒说:“历来没有和任何公司签过这么大的票据。”中俄两国毗邻,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需要稳固可靠的能源供应。而一个日益强盛的俄罗斯,也需要加入到中国这个天下最大的市场;ダ灿,是两国能源生长战略中的最大共识。
时隔9年多,这条承载着其时中俄两方期许的管道终于周全意会。而若是从1994年中俄两国签署自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最先算起,这场谈判到2014年正好履历了20年。签约当天,新华社宣布通稿称,中俄东线自然气相助,是在中俄两国向导人亲自体贴和推动下,在两国政府的直接指导和加入下,在双方企业恒久配合起劲下实现的。中俄签约后,普京亦强调:“若是不是他(习近平)亲自过问谈判中的一些主要事宜,我们未必能做出这些决议。”
中国石油一位谈判代表称,他曾在一年之内在中俄两国间往返50余次。双方始终坦诚务实地面临不同,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又希望最终告竣相助。这20年间,中俄两国向导人高度重视能源领域相助。每一次中俄双方最高首脑会晤,关于有关能源方面的焦点问题、要害走向给予主要指导。
为何这条管道受到云云重视?一组数据可以让我们深入相识中俄东线整个超等世纪合约。
中俄东线自然气管道口径之大、压力之高、输宇量之大,堪称天下之最——
中俄东线自然气管道,是我国首条接纳1422毫米超大口径、12兆帕高压力品级的长输自然气管道。经测算,在12兆帕的压力下,一米长的管段容宇量为250立方米,相当于三口之家1年的用宇量。
管道全长5111公里,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途经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南至上海。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钢铁总用量相当于280座埃菲尔铁塔。
管道设计输量380亿立方米/年,是现在天下上单管输量最大的长输自然气管道。到2025年时,每年可向东三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稳固供应自然气380亿立方米,可知足1.3亿户都会家庭一年的用气需求,每年可镌汰二氧化碳排放量1.64亿吨,镌汰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为优化我国能源消耗结构、推动生长方法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的做出主要孝顺。
“数字化”样板工程
在中俄东线,每根钢管、每台装备、每名员工,甚至焊接完的每一道焊口都有自己的二维码身份证。施工现场的每台焊接装备、防腐装备,都装置了工艺参数收罗系统、数据贮存器、数据传输系统,将生产工艺历程信息举行收罗、贮存与上传。据相识,中俄东线全线总共完成了278万条建设期数据的收罗和存储。
“古板管道由于建设期数据及运营期数据划分在差别的信息系统治理,缺乏数据的集成和管道、站场的实体可视化展示。中俄东线周全实验‘互联网+项目治理’新模式,全历程施工数据收罗与追溯,提高了项目治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治理公司党委书记李波说。中俄东线全力推进“全数字化移交”事情,力争实现实体管道与虚拟管道同步建成,推进我国的油气管道建设由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变。
“未来管道行业生长的热门,是在标准统一和管道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移动端+云盘算+大数据’的系统架构集成管道全生命周期数据,提供智能剖析和决议支持,实现管道的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治理。”中俄东线项目部数字化部部长王大伟先容了大数据在中俄东线的不可取代性。
数据就像有头脑会语言的大脑,存储越多,处置惩罚越顺畅,使用就越有用,就越能体现出管道更多的智慧。设计数字化实现了云端安排,统一标准、统一理念、统一存储、统一移交。将17大类施工数据返回设计平台,由设计单位在设计平台自动天生完工图;物资采购数字化,将物资信息与施工信息建设关联,可以快速盘问每道焊口的上下游钢管信息;智能工地为每一台自动焊装备设置了数据收罗系统,把互联网手艺融入到自动焊施工中,实现了实时视频监控和施工数据收罗与监视,对现场质量和HSE管控施展了主要作用。
焊接历程中,操作职员的送丝速率、电流、电压等影响焊接质量的要害数据会实时上传到管道工程建设治理系统。数据一旦凌驾标准值,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治理职员坐在办公室便掌握了焊接动态。
温宇光是CPP412机组质检员。他切实感受到了由此带来的利便快捷:“以前,施工数据主要依赖人工填写报表,劳动强度大、治理方法落伍、事情效率低、统计误差大,会严重影响数据时效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现在,只要一扫码,数据便显示出来,简朴填写后便可实时上传,能够节约30%的现场数据收罗事情量和90%的数据整理事情量。”
现在,全线完成了40余万条建设期数据的收罗和存储,21个机组所有装置GPS?,21套焊接机组的组网及作业场景视频监控安排,20套自动焊机、17套防腐机组工况数据实时自动上传。特殊是AUT原始文件、RT底片扫描文件将上传系统永世留存,获得授权职员可以通过系统实时对无损检测效果举行跟踪、审查。
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手艺集成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管道实现从建设期到运营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治理,成为我国新一代智能管道的样板工程。数字化的痕迹,在泰兴站随处可见。在泰兴联络站站控室,手艺员何胤正在调试具有长距离的监控和高精度定位功效的周界报警系统。“在咱们的整个围墙上有振动光缆,在大门上有激光对射。每次有外来职员入侵的时间,它就会有报警的功效。”何胤告诉记者。通过管道数据的统一共享和信息的融合互联,他们场站可以实现生产运行与装备设施举行周全远程调理和监控,基本抵达现场无人操作的控制水平。从建设到后期交付使用,得益于中俄东线建设历程中通过“移动端+云盘算+大数据”的系统架构,实现了项目的全数字化移交。
现在,中俄东线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代管道的标记性工程,为我国以后加速管道建设、建设智能管道和智慧管网等方面积累了名贵履历。凭证我国中恒久油气管网妄想,到2025年,天下油气管网规模抵达24万公里,将新建约10万公里油气管道。管道人将以中俄东线的优质高效建设为滥觞,为新的梦想全力以赴。
“流通号”成绩中国速率
俗话说,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南段泰安—泰兴段中的长江盾构穿越工程,可谓是中俄东线自然气管道的“咽喉”工程。这个工程将自然气管道以盾构隧道形式穿越长江,隧道总长10.226公里,始于海门北岸,终于常熟经济开发区南岸。其长度逾越已经意会的10多条的长江隧道,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长隧”,属于中俄东线自然气管道要害控制性工程。
2022年12月8日,在位于海门开发区的中俄东线自然气管道长江盾构穿越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拆除辅助盾构机事情的透风管、泥浆管等装备。中俄东线自然气管道长江盾构穿越工程12月3日意会后,肩负中俄东线自然气管道长江盾构穿越使命的“流通号”盾构机最先了整机拆解事情。
在已往的28个月里,“流通号”盾构机日夜兼程,以短跑冲刺的速率完成了万米级的“江底马拉松”,成绩了国际能源大动脉建设的中国速率。要在滔滔江水之下铺设自然气管道并非易事。“隧道需要穿越结构重大的长江底部,对施工手艺提出了挑战。”穿江盾构项目部副总司理刘建平说。隧道总长10.226公里,最深处距离江面凌驾60米,最高水压0.73兆帕,是现在天下油气管道领域盾构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的穿江工程。
要挑战这样一个天下级难题,海内外可借鉴的例子屈指可数。刘建平和他的步队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海内并没有一台合适的盾构性能够实现云云长距离的独头掘进。这样一台盾构机在掘进历程中,需要战胜众多的地质和情形影响,好比保存强透水、高水压,以及强、弱透水复合并伴含沼气重大地层,下穿长江大堤、海轮锚地、主航道等众多情形敏感建(构)筑物。该项目非?拷そ,下穿国家刀鲚水产种质资源;で,环保标准高。特殊是主要的工期,盾构掘进指标450米/月,将带来新的挑战。
“依附中国制造和中国基建的完善团结,尊龙凯时‘流通号’盾构机实现了国产盾构智造施工的新突破,创立了盾构清静高效掘进的新纪录。2022年6月,该盾构机以单月掘进1023米的速率创立了单月盾构机掘进最快的天下纪录。”中俄东线长江盾构施工项目部书记孙健告诉记者。在“人机合一”的优异状态下,整个工程的进度提前了近一个月。
孙健口中的“流通号”,就是此次为中俄东线穿越长江量身定制的盾构机。这台天下首台最小直径常压刀盘盾构机,开挖直径7.95米,整机长度约146米,整台盾构机由主机、毗连桥和11节拖车组成。盾构机在长江下独头掘进10.226公里,在现在全球在建隧道中排名第一,同时水下掘进7500米,是现在在建的长江水下最长隧道。
盾如其名。“流通号”于2021年5月18日长江北岸地下24米深处始发,平均逐日掘进19米;最快时月掘进超1000米,创立了泥水盾构机单月掘进的天下最快纪录。该隧道水平长度为10.226公里,内径6.8米,外径7.6米,隧道内设计敷设3条1422毫米直径的自然气管道,在江苏省境内自北向南穿越长江水道。北岸始发井位于南通市新江海河闸口西侧,南岸吸收井位于常熟市白茆河口周围。2022年12月3日,“万里长江第一长隧”——长江盾构穿越隧道顺遂意会,比妄想工期提前了14个月。
打造管网“绿色手刺”
2020年7月长江盾构工程开工以来,国家管网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平安管道、绿色管道、生长管道、友谊管道”主要指示精神,起劲承继长江经济带绿色生长理念,鼎力大举推进长江盾构工程手艺立异。隧道施工接纳泥水平衡盾构及弃渣密封船运等环保步伐,综合应用迷宫型泥浆池、多级筛分系统、细颗粒离心系统,实现了泥浆不落地、弃渣不漏失的情形友好型施工目的,打造了长江大;さ“绿色手刺”,为;こそ桨妒睾退蛏樾巫龀隽似鹁⑿⑺。
据先容,长江盾构穿越点位于长江入?,穿越长江一级航道、锚地、长江大堤等修建物,邻近海新重工、招商重工等既有及妄想码头。该区域也是长江刀鲚水产种质资源;で,对施工手艺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建设者通过接纳泥水平衡盾构及弃渣密封船运等环保步伐,;ち桨妒睾统そ蛏樾。
整个盾构施工历程以绿色施工为主线,实现了从泥浆制备、泥浆循环、弃渣密封船运的绿色施工链,抵达了“零渗漏、零排放、零污染”标准,有用;ち顺そ桨妒刈匀簧樾。同时,以立异驱动开发绿色施工手艺,与外地化工科技企业相助研发“抗浮特”水下抗水疏散剂。该浆液在临江富水敏感性地层中具有不疏散、不离析、不污染特征,使管片上浮平均控制在12毫米以内。“中国配方”,乐成解决了管片上浮的“天下性”行业难题。
南段经由华北平原、江南水网,沿线生齿浓密,国家管网集团通过立异施工手艺、接纳盾构穿越等方法,打造科技绿色管道。“以中俄东线南段为例,工程沿线水系蓬勃,穿越大中型河流及品级公路79处、小型河流沟渠1200余处、养殖塘450余处,平均每250米就有一处穿越。”国家管网集团中俄东线江苏工程项目部司理王春林说,“为了镌汰在施工历程中对生态情形的影响,施工大宗接纳了非开挖的穿越方法,可以镌汰关于周边地形地貌的影响。”
盾构机的绿色施工,只是中俄东线注重环保施工的一个侧影。中俄东线北段途经黑龙江水系最大的支流——嫩江,是北段穿越距离最长的大型河流,从北岸到南岸的大堤穿越距离长达 9700 米,仅次于中俄东线南段的长江穿越。怎样在确保管道清静经济地穿越嫩江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嫩江流域生态的影响,是摆在设计方管道设计院眼前的一道难题。嫩江穿越的位置距离下游汇合口约5公里,河流极为坦荡,泡沼、湿地、牛轭湖遍布。不但云云,穿越位置周边漫衍着种种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其中包括国家Ⅰ级重点;つ窭 5种、国家Ⅱ级重点;つ窭31种。因此,只管镌汰对动植物的滋扰破损,包管珍稀鸟类在嫩江上空自由翱翔,是设计职员需要思量的主要因素。在可行性研究及起源设计历程中,管道设计院穿跨越室设计职员多次赴穿越现场,对现场河流河流形态、土石种别等举行现场勘探,为穿越计划简直定提供了富厚翔实的现场资料。在管道穿越计划中,盾构隧道、定向钻隧道和顶管隧道作为非开挖穿越方法,因不破损地表土质,是对情形影响最小的穿越方法,也是此次嫩江穿越的首选。同时,开挖穿越作为经济清静的穿越方法,也可作为备选计划。
在施工历程中,设计职员在现场为建设单位提供手艺支持和理论依据,并按要求接纳了相关;げ椒,很快恢复了地貌,最大限度地镌汰对情形的破损,确保穿越点的自然情形和生态平衡不受影响。
在整其中俄东线工程建设中,管网建设者们注重情形;ず妥试茨茉唇谠际褂,牢靠树立绿色生长的谋划理念,增强绿色施工治理、优化运行节能降耗、增强日;繁9芸,建设好;ど樾蔚哪茉椿∩枋,追求零危险、零污染、零事故,为守护“绿水青山”运送低碳清洁能源,为沿线经济带打造 “绿色管道”。
责任编辑:石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