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降生于抚顺石油二厂的第一套延迟焦化妆置,使延迟焦化这朵“金花”在海内最早实现了工业化。
春风解冻,散而为雨。早春时节的东北黑土地上,凛冽的寒风也逐渐柔软。远眺抚顺石化公司炼油基地,管线矩阵纵横交织,银塔罐群巍然屹立;÷ ⑸谝粽笳蠹,升腾起高质量生长的春潮。
站在石油二厂老焦化妆置旁,昔日银光闪闪的炼塔已然锈迹斑斑。这座1964年投产的中国第一套延迟焦化妆置,如鹤发老人般屹立着,诉说着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征程。
“金花”绽放
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标记着中国扔掉了“贫油论”的帽子。米是有了,可还吃不上香馥馥的大米饭。由于昔时我国的炼油手艺十分落伍,无法生产出知足国家建设需要的油品。为此,石油工业部专门召开石油炼制科研聚会,决议自主开发流化床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等五项炼油新工艺。昔时,《五朵金花》的影戏火遍天下,五个智慧、勤劳的“金花”形象深入人心,因此这五项新工艺被形象地命名为“五朵金花”。经国家和石油工业部决议,流化床催化裂化、水力除焦延迟焦化妆置、铂重整装置在石油二厂开工建设。
1962年,由抚顺石油设计院举行起源设计,最先建设水力除焦延迟焦化妆置。1963年,完成施工图纸设计。1963年12月8日,装置破土动工,由冶金部包头建设公司肩负施工。参建单位热烈响应石油工业部发出的“早日把石油落伍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招呼,起劲行动起来,为完成建设使命,全心尽责,细密配合,英勇战斗。
其时,我国刚刚度过三年自然灾难,条件十分艰辛。抚顺石油工人与各路建设雄师并肩战斗,战胜重重难题,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完成了焦炭塔框架、沉淀池、油泵房、焦场等14项工程项目。装置于1964年10月7日建成,同年12月14日一次投产乐成。这套装置接纳两炉两塔和全井架水力除焦新工艺,是我国第一套大型水力除焦延迟焦化妆置,其工艺手艺已靠近天下先进水平,使延迟焦化这朵“金花”在海内最早实现了工业化。
至1966年,三朵“金花”乐成绽放,我国的石油制品所有实现自给,竣事了中国人使用“洋油”的历史。“五朵金花”在20世纪60年月被列为国家级效果,并于1978年获得天下科学大会奖。
几度风雨
装置投产初期,并不顺遂。由于质料带水含盐,运行周期较短。第27周期时,装置仅运行5天,加热炉的12根炉管烧穿,被迫歇工。第35周期以后,装置一直运行平稳。第48周期于1976年9月2日开工,至1978年6月23日妄想歇工,共运行632天,创装置投产以来最永生产周期。
焦化妆置投产之初的设计能力为30万吨/年,制品为石油焦,汽油、柴油、蜡油等均为半制品。石油焦的主要质量指标要求是挥发分。1984年前,装置主要生产2号A、2号B、3号、4号等石油焦。1984年以后,经由工艺参数的调解及刷新操作,主要生产1A级焦,其挥发分不大于10%,石油焦的质量有显着的提高。
2002年,可以说是焦化妆置转变最大的一年。其时,由于重油催化等装置相继开工,焦化妆置处置惩罚量一降再降,陷于“等米下锅”的窘态。那时,车间发动干部员工通过开展手艺刷新、刷新,自寻出路、“找米下锅”。在厂有关部分的支持下,首先针对证料严重缺乏而厂冷渣油过剩的现真相形,自行设计实验了掺炼冷渣油的手艺刷新项目,天天可多掺炼600吨冷渣油,既缓解了质料缺乏的问题又为国家多创立了效益。冷渣油含水量大,温度低,控制欠好就容易造成机泵抽闲、冲塔等操作危险。车间员工通过重复探索,实现了稳固生产。以后,装置又先后举行了掺炼油浆、污油等手艺攻关项目,生产状态有所改观。
2002年6月,焦化妆置又迎来了生长的春天。凭证国家实验的汽柴油质量新标准要求及市场对汽柴油产品的需求转变,抚顺石化决议在焦化妆置正常生产的情形下举行大规模扩能刷新,处置惩罚能力由80万吨/年增添到120万吨/年。那时,车间边生产边配合施工,有时动火区离装置在运装备只相距1米远,可谓危险近在咫尺。治理者一边抓在运装置的平稳生产,一边抓刷新项目的清静、进度、质量。宽大员工更是既当操作员,又当看火员、质监员、施工员。在所有加入者的配合起劲下,刷新项目于次年5月圆满竣事,装置一次开车乐成。
新老交接
上世纪21世纪初,中国石油运筹建设数个万万吨级规模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抚顺石化“万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赢得一席,成为集团公司的一项主要战略安排。建设新焦化的设想成为“万万吨炼油”工程的要害节点之一。2010年,其时集团内加工量最大的年240万吨焦化团结装置乐成投产。
2010年9月21日,陪统一声“降量”的下令,老焦化妆置由三炉六塔生产举行分炉操作,降为两炉四塔低负荷生产。新焦化妆置缓慢切入渣油进料的同时,老焦化的加热炉最先稳步降量、降温。整个分炉历程清静、平稳,并且实现了产品质量及格。新老焦化妆置的“接力棒”,在这一刻完成了历史性的交接。
20世纪70年月,为了提高操作员的手艺熟练水平,厂里对操作员举行“蒙眼操作”的手艺练兵,就是让操作员蒙上眼睛后,从泵房出发,摸黑走到百米开外的加热炉区,通过铁梯走到二层平台准确地找到调理阀或是装备举行操作。其时,老一辈工人热烈响应企业招呼,纷纷投入练兵中。直到现在,有的师傅还能清晰地记得,从龙门架到加热炉要走22步。现在,有了盘算机集中控制系统、有了备用电缆、有了应急灯,“蒙眼操作”逐渐退出。可是,先生傅们的质朴、执着以及对岗位的热爱、对自身职责的坚守,一直传承至今。
岁月急遽,抹不去激情汹涌的影象。现在,已经知难而退的老焦化妆置,依旧屹立于风雨中,成为新中国炼油工业生长的一个缩影。老一辈石油人自力重生、艰辛斗争的创业精神,将永远鞭策我们向前进。
责任编辑:郑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