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两面夹击”导致了石油和自然气消耗占比下降,任其生长倒运于我国能源转型目的的实现。
作为一位石油人,笔者最近发明一个很意外的征象:近两年,石油和自然气这一相对清洁的能源品种,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不升反降,相关于2020年27.8%(原油18.8%+自然气9%)的消耗占比,2021和2022年的消耗占比划分为26.4%(原油18%+自然气8.4%)、25.3%(原油17.4%+自然气7.9%),同比一连下降1.4%和1.1%。
万万不要小瞧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的转变。我国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国,凭证我国一年能源消耗总量42亿吨标准油(油当量)测算,转变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添或镌汰了4200万吨原油,相当于我国大庆油田的年产量规模。
那么,为何在能源转型和国家鼎力大举提倡开发使用低碳能源的情形下,油气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不升反降?
两面夹击:油气消耗占比下降
我们知道,一次能源中,若论碳强度或碳足迹,从高到低的排序是:煤炭、石油、自然气、可再生能源。因此,石油和自然气可以称作一次能源中的“中心地带”。
在能源转型和低碳环保的大配景下,特殊是随着“双碳”目的的提出,我国的能源消耗政策指导一直是,控煤、稳油、增气、生长可再生能源(风、光、水以及生物质能、地热等)。
按理说,照这样的政策指导下的生长轨道,在通往2060年“碳中和”的蹊径上,煤炭的消耗占比应该一连下降,油气的占比应该先升后降(2035年左右一连提升,随后逐步下降),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会显著提升。从目今的“三大一小”(煤、油、气三大,共占80%左右;可再生能源一小,20%以下)能源结构转变为“碳中和”时代的“三小一大”(煤、油、气三小,共占20%左右;可再生能源一家独大,占80%)结构。这样的转变通情达理,也是实现“双碳”目的的必由之路。
可是,近两年,却泛起了一些变态征象:我国煤炭的绝对消耗量显著增添,从2020年的40.5亿吨已经上升到2022年的42.5亿吨左右,2023年极有可能突破44亿吨,其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不降反升,2022年已回升至56.1%,2023年将会更高,会抵达57%以上。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的生长很是迅猛,我国现在的风电、光伏发电年新增装机容量均凌驾全球的一半以上,新增装机容量每年以2亿~3亿千瓦的规模攀升,2022年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已达17%以上。显而易见,“两面夹击”导致了石油和自然气消耗占比下降:2022年,石油消耗占比已由前几年的19%左右降至17.4%,自然气消耗的占比已经由9%下降至8%不到。
能源清静焦虑凌驾能源转型
为何泛起油气消耗的“倒春寒”?
一方面,随着乌克兰;涣椭忻赖却蠊┺牡牧叶仍銮,再加上天气转变和能源转型的推动,我国能源生长与开发的外部情形悄然爆发转变。和许多国家一样,于我国而言,对能源清静的焦虑已经逾越能源转型。因此,驻足我国多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我们对煤炭的态度由限制开采转变为加速开采,同时着眼于煤炭清洁化使用,试图通过手艺立异将煤炭的碳强度降下来。以是,我们看到的是,在政策的指导下,煤炭再次进入高速增恒久,煤炭的消耗占比节节攀升。
另一方面,石油和自然气由于其较高的对外依存度,一直引起高层的关注,要害敏感时期,社会上就泛起了对油气“顶梁柱”“压舱石”保供作用的质疑之声,“万一石油自然气断供了怎么办?”“万一爆发在欧洲身上的自然气断供爆发在我国,怎么办?”……类似问题一问再问。
可以看出,在油气供应不确定的情形下,走转头路鼎力大举提升煤炭产量也就成了自然之举、无奈之举,只管我国主要向导人已于2021年在国际场合庄重允许“不再投资新建外洋煤电项目”,但在我国,煤炭在要害敏感时期却成了“定心丸”?稍偕茉凑庖徊,更是集“万万痛爱于一身”,在“双碳”目的驱使下,政策、资金、手艺和科研等投入险些所有涌向了可再生能源,因此,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占比增添显著再自然不过。
小心“两多一少”哑铃型结构
那么,油气遭遇“两面夹击”,其份额日渐萎缩是阶段性特征,照旧恒久趋势?这是一种正常征象吗?
笔者以为,油气的份额逐渐萎缩将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若是任其生长下去,我国能源结构在未来将难以形成“三小一大”的零碳能源结构,而极有可能形成“煤炭多、油气少、可再生能源多”的哑铃型结构,这无疑倒运于我们能源转型的目的实现。
笔者以为,到了该全力保住油气这一“中心地带”能源份额的时间了!
首先,石油人自己得争气。油气行业必需通过手艺立异、治理立异、模式立异和资金投入,增强油气两条供应链的韧性,为国家提供更富足、更清静、更经济、更清洁的石油自然气,石油自然气的综合使用条件必需好于其他能源品种,石油自然气才有未来,才在能源消耗结构中拥有稳固的职位。尤其是,“三桶油”作为海内三大主力油气生产商供应商,理应施展更着述用,一连肩负唯一无二的能源清静使命。令人欣慰的是,2022年,得益于“七年行动妄想”的效用,海内石油产量重返2亿吨大关,抵达了2.05亿吨;自然气产量2022年同比增添凌驾100亿立方米,抵达了2200亿立方米。年油气产量当量在提升。
其次,必需树立“开放条件下的能源清静观”。不可一泛起动荡或新的不确定因素,就重回使用高碳能源的老路上去?銮,全球能源战略名堂的转变已经使我国使用全球油气资源变得更为自动有利。随着美国实现能源自力,从入口国变为全球最大油、气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全球油气供需市场将恒久泛起“供大于求”的宽松状态。这种名堂关于全球第一大油气入口国的中国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
再次,已往数十年,石油自然气也是我们起劲加入国际政治经济运动的抓手,其杠杆和战略支点作用禁止忽视。与油气差别,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的外地属性较强,难以具备油气那样的全球流动性、大宗商品特征和国际政治经济属性。正是油气的国际政治经济属性,作为油气最大入口国,中国才华在全球能源相助和影响力、话语权构建上,拥有过硬的抓手。也正是得益于油气这一属性,油气相助才华成为共建“一带一起”的主力军和领头羊。也正是得益于这一属性,像中国石油等一批能源央企才华在上世纪90年月初就可以走出去、实验跨国谋划,以至于厥后泛起了一批堪比国际一流偕行的跨国石油公司。说究竟,只有保住油气这一“中心地带”,才华维持我国与全球油气市场的深度链接,才华确保在能源经济上对接天下。
责任编辑: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