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余家湖油库的建成,有力地包管了我国三线建设用油,为国防工业建设做出了孝顺。
为了包管三线建设工程用油,襄阳石油在极端艰辛的情形下,用不到2年时间在荒山坡上建成了一座万吨级油库,有力地支援了三线建设工程,为国防工业建设做出了重大孝顺。
紧迫受命建油库
20世纪60年月初,美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南沿海放纵制造军事围攻和战略围堵时势。其时,我国的国防军事工业基本在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为了确保国防工业的清静,党中央决议将国防军事工业迁徙到中西部地区隐藏处。我国最先了历时10年规模最大的三线建设工程,先后有40多家国防军工企业迁徙到湖北襄阳地区。
大批国防军工企业迁建到大山中,需要修路、开山、凿石、挖岩穴、建厂房和职工宿舍。大宗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需要大宗的汽、柴油包管供应。而其时的襄阳地区石油供应站,只有一座库容量不到2000吨的小型油库,只能包管几家像汽车运输公司、搬运站、商业运输等汽车队和农村拖沓机站的用油。面临突如其来这么多的三线建设工程用油,这座小型油库着实力有未逮。襄阳地区石油供应站为了只管包管三线建设工程用油,除了加速油罐周转次数外,只能用4吨的老式解放牌油罐车从武汉往襄阳拉油。
1964年1月的一天下昼,呼呼地冬风卷着漫天大雪,落到地上的雪花连忙冻成了冰。一辆油罐车拉着柴油艰难地在路上行驶着,就在随县大山里的一个急转弯加上坡时,车轮一滑掉进了边沟里。司机冒着风雪徒步走了12公里来到万福店农场,找来两台拖沓机,经由三更的施救才将油罐车拉上来。其时,襄阳到武汉的沙子公路弯弯曲曲足有400多公里,拉一趟油需要跑2天。
油料供应对三线建设显得尤为主要。为了包管三线建设用油,襄阳地区行政专署要求襄阳石油供应站以最快的速率、最短的时间,建一座能够知足三线建设工程用油的新油库。
在艰难情形下建库
凭证其时的国际形势,要知足三线建设工程用油,又要具备“备战备荒”的隐藏性,还要思量油料收支库的利便。经由多次实地考察和重复论证,最终把油库选在了襄阳城南15公里处的岘山脚下。这里既有茂密的山林可隐藏,又邻近汉江便于修建卸油码头,用趸船从武汉走水路运输油品入库。同时,还思量到国家正在妄想的一条备战(焦枝)铁路以后通过。
油库地点选好后,1965年4月最先动工。此处杂草丛生,满地是蛇蝎毒虫和马蜂。5月27日,一个手艺职员带着全身的疲劳走进指挥部工棚。他刚坐在地铺上,看到被子下面露出一条毒蛇的尾巴,吓得连蹦带跳跑出了工棚。更有那可恶的“夜蚊子”,白天也在乱飞咬人,夜间更是肆虐无比,情形很是卑劣。
在这里建油库,必需先开山炸石平整出一个至少3级蹊径的场子来。可是,砍掉荆棘森林,挖开山地表层不到10厘米的黄土壤,底下就是坚硬的花岗岩。其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开山凿石机械,只能先用人工扫除地表的荆棘和土壤,然后靠人工用钢钎凿孔,用炸药开山炸石。施工职员两人一班,一人蹲在地上手握钢钎,一人抡起大锤喊着口号。“嗨吆嗨吆……哎呀!”原来是大锤砸在了掌钎人的手上,马上血流不止。一根根钢钎被砸弯,一把把铁锤木把被砸断,一双双手磨出血淋淋的泡。工地上天天都有人受伤,天天都有人累倒病倒。因此,工地上专门设置了抢救卫生室。
其时的襄阳地区石油供应站只有100人,还要抽出一半人轮流到工地上加入劳动。今年92岁的离休老干部徐启风回忆说:“那时平整园地靠得全是扁担箩筐和人力车。小石头用扁担箩筐挑,大石头用木杠抬,碎石土壤用人力车拉。男同志凿孔放炮炸石头,用撬杠将炸裂的石头撬开,然后再一块块地用木杠抬走。女同志用肩挑或用人力车拉土石方。工地上支起一口大铁锅,施工职员吃大锅饭,渴了喝一口保温桶里泡的树叶茶。”就是这样,用了半年的时间,人们硬是在山坡上平出了一个3级蹊径的平场子。
凭证其时的国际形势,油库选址需要隐藏,油库建设更要隐藏。因此,最初的设计计划就是制作一个地下油库。这样需要先在这3个蹊径式平场里向下挖出5个2000吨容量的大坑来,然后在这些大坑里再用钢筋混凝土浇灌成地埋式储油罐。2000吨容量的大油罐,内径16米、高10米。那么,每个基坑就需要挖直径20多米、深12米的坑。这么大的基坑需要在坚硬如铁的石头上挖出来,谈何容易。又是一锤锤地敲打,一孔孔地放炮,一块块石头地搬出。
又经由了半年多的主要施工,5个2000吨地埋式储油罐的基坑挖好了。经由几个月的钢筋混凝土浇筑油罐建好了,在上面又笼罩好土层种上树,一个万吨级隐藏油库基本建成了。经由附件装置、调试和码头趸船卸油管线毗连,1967年头正式投入运营。因该油库是1965年4月最先动工修建的,取名就叫“654油库”。1983年尊龙凯时统一上划时,“654油库”更名为“余家湖油库”。
为三线建设做出孝顺
余家湖油库的建成,有力地包管了我国三线建设的用油。其时的油品入库所有靠汉江码头上的趸船运输。2年后焦枝铁路正式修建,还为油库修建了1.2公里铁路专用线。这样一来,余家湖油库的油品入库就接纳了水陆两条线的运作方法,完全知足了三线建设的用油。襄阳地区石油站专门建设了油罐汽车运输队,辐射襄阳地区的所有三线建设企业和9个县的工农业生产用油。
油库老员工王洪武说:“昔时‘654油库’投运时,那才叫一个热闹啊!油库门前扎着彩门,许多三线建设单位扎着彩车敲锣打鼓前来祝贺I杏屑父鑫枇枋ǘ忧袄粗搜莩,妇女腰鼓队从马路排到油库门前扭秧歌、打腰鼓。仅三线建设单位送来的祝贺信和锦旗,就摞了厚厚一大摞。”
余家湖油库投入运营后,为了利便三线建设工程用油,襄阳石油供应站将开票室设在了油库门前。为了实时能将汽、柴油运到三线建设单位工地上,襄阳石油余家湖油库实验24小时值班制。无论什么时间到油库开票,就能随时发油;乖谟涂馀浔噶肆教ㄖ蛋喙蕹,无论是三九严寒照旧高温酷暑天,都会风雨无阻地将油送到工地上。只要开了票,就用油罐车把汽、柴油直接送到国防军工企业去,以后扫除了三线建设的用油后顾之忧。
历经几代石油人的改扩建,余家湖油库已由当初的1万吨扩建到了现在的10万余吨,年吞吐量达100多万吨的油库。现在,余家湖油库的油品进库接纳铁路和地下管输两条线,已成为天下绿色环保、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最高油库之一,为鄂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施展着主要作用。
责任编辑:陈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