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三大四出”铸油魂
2023年09月04日 12:38 泉源于 尊龙凯时    作者: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凡有石油处 ,皆有玉门人。中国石油工业摇篮——玉门油田特出史册。

 

尊龙凯时登录首页(中国)官方网站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付嘉欣 / 肖生科 周 蕊

  祁连岑岭红旗镇 ,石油创业始玉门。

  玉门 ,一片充满神奇的热土;玉门油田 ,一枚中国石油家族的特殊标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口油井、第一个油田等75个“第一”在这里降生 ,是中国石油工业当之无愧的摇篮。

  84载岁月急遽而过 ,新中国第一口油井已知难而退 ,“战胜沙漠滩 ,钻透祁连山 ,马不停蹄进军吐鲁番 ,玉门关上立标杆”的战歌仍在石油人耳边萦绕。以“艰辛斗争、三大四出、无私贡献、自强不息”为基本内容的玉门精神光耀千古。

  首个石油工业基地的产品秘闻

  “我们玉门人一定要兢兢业业 ,在党的向导下 ,把标杆立得更高。咱们争取打个最高纪录 ,向毛主席去报喜。”         ——王进喜

  春风不度玉门关 ,5月的玉门油田生产矿区依然劲风凛冽。无怪乎老玉门人穿出了“老羊皮袄无冬夏”的境界。

  气温虽低 ,但来到中国石油工业梦想和初心启航的地方朝圣 ,不由地热血欢喜。岁月的起承转合中 ,是什么让这片土地被我们寄予了云云厚重的深情?

  回溯历史 ,谜底就在其中——在我国石油工业加速生长的历史时期 ,玉门油田担负起了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 ,生产品、出手艺、出履历、出人才“三大四出”的历史重任 ,全力支援天下新油田建设。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脚步来丈量玉门作为石油圣地的分量。

  中日战争周全爆发后 ,“一滴汽油一滴血”。在国家生死的危急之际 ,老一辈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严爽等 ,踏着丝绸之路 ,追着大漠长风 ,来到祁连山下、老君庙前 ,最先在此举行石油勘探。

  缺乏装备 ,将延伸油田的老装备调来用;没有运输车辆 ,人拉肩扛;没有住房 ,用荒滩上的芨芨草编席做墙 ,再抹上土壤 ,造出“干打垒”……

  移沙运土植杨柳 ,引得春风见油田。

  1939年3月 ,在河西走廊宽阔的胸怀中 ,地质锤敲出了一片玄色的液体 ,我国石油工业开发的序幕就此揭开了。

  以后 ,喜报频传——1939年8月11日 ,老君庙1号井钻至115.51米时探到油层 ,投产后日喷原油10吨左右;9月15日 ,老君庙2号井钻至145.88米时见油 ,日产原油10余吨。

  “从1939年投产到1949年的11年间 ,玉门油矿共生产原油50万吨 ,占同期天下原油产量的90%以上 ,最高年产量达7.7万吨。”玉门油田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刘战君先容说。

  它们与接纳“茶壶嘴炼油”土步伐炼出的第一批汽油 ,一起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主要孝顺。在这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始建于1941年的玉门油田炼油厂。所生产的油品实时把苏联的大炮运到黄河岸边 ,阻止了日军度过黄河 ,侵入陕西的妄想。1944年 ,美国空军飞虎队轰炸东京和被日军占领的唐山开滦煤矿林西发电厂 ,给予了日寇重重一击 ,用的就是玉门炼油厂供应的汽油。

  玉门油田 ,伴祖国建设偕行。

  新中国建设后 ,一穷二白 ,百废待兴 ,保家卫国、经济建设都急需石油。玉门油田肩负起供应石油产品的重任。老君庙油田规模一直扩大 ,鸭儿峡、石油沟、白杨河油田相继开发 ,玉门油田石油产量一直攀升。

  1952年底 ,玉门油田原油产量达14.26万吨 ,成为天下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1953年12月15日 ,首批玉门原油运抵大连石油七厂 ,创立了中国石油史上著名的“原油东运”传奇。

  1957年 ,玉门油田原油产量增添到75.5万吨 ,包管了我国第一座大型炼油厂——兰州炼油厂的顺遂开工。“以后 ,玉门油田炼油厂逐步生长为现代化大型炼油厂 ,‘开国’牌系列产品销往天下各地。”玉门油田炼化总厂团结运行四部主任杨朝华说。

  玉门油田 ,随时代脉搏奋进。

  时至20世纪末 ,玉门油田进入了一个较为难题的时期——资源接替缺乏 ,产量下降 ,效益下滑……

  迎难而上!玉门油田大打油气勘探攻坚战。1997年 ,柳102井和窿101井喜获高产工业油流 ,实现了玉门油田近10年来勘探储量零的突破 ,竣事了原油产量一连多年下滑的时势。2000年 ,发明了地质储量近亿吨的青西油田。2004年 ,青西油田原油产量抵达40万吨……

  逆风翻盘!2022年 ,玉门油田原油产量69万吨 ,自然气产量4000万立方米 ,以油气产量当量7年一连攀升的业绩 ,彰显着“生产品”的不竭之力。

  油田企业生长的履历宝库

  “建成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施展更大的作用。”              ——彭德怀

  走进大庆油田历史摆设馆 ,一套由手拉钻、铁拐尺、圆规组成的工具吸引着旅行者的视线。展柜下的先容点明晰它们的用处——不是用来开采石油的 ,而是用来制作“干打垒”的。

  “在老玉门人的影象中 ,有一个名字最难忘却 ,那就是‘干打垒’。正是由于有它 ,早期的油气勘探开发有了充分的后勤包管。也正由于有它 ,才有了厥后的石油城。”谈及“干打垒” ,刘战君感伤万千。

  在一片荒原上勘探开发石油 ,老一辈玉门人没有地方住 ,就地取材发明了“干打垒”。

  制作“干打垒”的手艺传到大庆油田后 ,大庆人在荒原上 ,用榔头一下一下砸出了30万平方米的土屋子 ,在国家经济建设很是难题的情形下 ,为国家节约了半个多亿元的资金。

  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帮助。

  沙漠篝火 ,拥抱着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走向遥远。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石油工业基地 ,玉门油田的开发建设 ,涤讪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基石 ,为我国大规 ?碧胶涂⒂吞锾峁┝烁缓竦穆睦。“干打垒”仅仅是广厦一隅。

  玉门油田首创的“前三队、后三厂”治理模式 ,为各油田的治理提供了起劲借鉴。

  1954年 ,玉门油田建设了中国第一部油井治理史 ,为;び途 ,增进原油产量提升涤讪了坚实基础。后在各油田周全推广 ,并一直延续至今。

  当老君庙油田于20世纪60年月泛起产量下滑的严肃形势 ,玉门油田锲而不舍抓勘探、精雕细刻保稳产 ,创立了三个“10年稳产”的不斐业绩 ,为兄弟油田的后期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凭证地质纪律 ,玉门油田研究出合理确定自喷井恒久稳固产量的最佳比值 ,为油田恒久稳固高产做出了孝顺。以后 ,许多油田以此为基础包管稳产 ,尤其对大庆油田的恒久稳产起了起劲作用。

  玉门油田还孝顺了岗位建设的优异履历。

  1962年 ,位于老君庙采油区的603岗位建设。半个多世纪来 ,603岗位先后建设了玉门油田的第一口“五好”油井、第一台“五好”装备、第一个规格化井……总结出的摸、碰、蹩、控、调、洗、挤“七字管井法” ,是中国石油七字管井法的最初版本。

  1965年 ,603岗位获得石油工业部表扬 ,并被命名为“学习大庆岗位责任制过硬的样板”岗位 ,成为天下油田岗位建设上一面永不褪色的旌旗。

  玉门人足迹遍天下

  “苏联有巴库 ,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 ,皆有玉门人。”            ——李季

  1957年 ,天下石油产量仅为85万吨 ,远远不可知足经济社会生长需要。党中央作出“石油战略东移”的决议 ,要在天下更大的规模内开展油气勘探。

  战略东移 ,需要人才。

  人才从何而出?玉门油田。

  “玉门人足迹遍天下 ,这话是真真确确的。祖国现在油田许多 ,险些每个省市都有石油单位 ,而哪个石油单位没有几个曾在玉门事情过的同志呢?包括台湾省 ,也有许多玉门人。”

  这是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开办人和涤讪人之一孙越崎对玉门油田出人才的高度评价。

  一部艰难创业史 ,万千覆地翻天人。

  在中国石油工业生长历程中 ,玉门油田磨炼作育了一大批向导干部、手艺精英和英雄人物。

  他们高瞻远瞩 ,运筹帷幄 ,胸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赤忱之心 ,谱写了一幕幕艰辛创业 ,建设油田的英雄史诗;他们高风亮节 ,高唱着“我们从玉门走来”的旋律 ,远赴沙漠大漠、白山黑水、黄河两岸、雪域高原 ,为油而战。

  1954年 ,玉门油田派出了首批15名手艺工人到上海 ,加入了上海炼油厂建设。

  1955年 ,5000名玉门石油人挺进人迹罕至的柴达木盆地 ,开展找油大会战。

  1956年 ,玉门油田先后派出12000名职工 ,其中一部分加入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建设 ,另一部分支援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工厂的准备建设。

  1958年 ,玉门油田的44个钻井队、1个试油试采大队、1个运输大队 ,以及可组建1个机修厂的治理干部和手艺主干 ,共3400多人 ,奔赴蜀地 ,支援川中石油会战。

  1959年 ,大庆油田登上历史舞台。18000名玉门石油人奔赴大庆 ,在一片荒原上喊出“宁愿少活二十年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 ,创下了天下石油开发史上的事业。

  到了20世纪70年月 ,长庆油田成为玉门石油人的新目的。“跑步上陇东”是其时最激感人心的口号。玉门矿务局2/3的向导班子成员坐镇庆阳 ,把1/3的手艺职员和1/2的钻、采、修装备送到了庆阳三线。

  1989年 ,玉门油田近万名职工西出阳关 ,加入吐哈石油会战。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 ,建成了年产原油300万吨的吐哈油田。

  …… ……

  “新油田条件差 ,我们吃点苦没有啥!”新油田需要一台固井输灰车 ,玉门油田也只有一台。有这台车 ,固井只需要几小我私家就行了;没有这台车需要五六十人在一个小时内 ,将几千袋50公斤的水泥扛到2米高的固井车上。工人坚定地说:“水泥车给新油田 ,水泥袋子我们扛。”

  20世纪50年月起 ,玉门石油人践行报国之志 ,把自己的热血挥洒在了每一个祖国需要的地方 ,多次组织千人以上的职员大调出 ,向天下50多个石油、石化、地矿单位运送主干实力近10万人 ,种种优异装备4000多套。

  刘战君说:“在大庆会战等一系列支援新油田的态度上 ,玉门油田是最坚决的。那就是要人才给人才、要装备给装备。”

  这就是玉门人 ,这就是玉门油田。

  高效开发的手艺指导

  “玉门油田创立了成套的中国自己的油田开发履历和新手艺 ,指导了天下石油工业的生长。”

  ——余秋里

  1978年 ,大庆油田“早期内部注水 ,坚持油层压力的油田开发”荣获了国家科技大会奖。

  在我国石油二次开发手艺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 ,大庆油田接连研究出的注水手艺 ,创出了其时油田开发的天下先进水平。现在 ,注水开发仍是海内外油田坚持高产稳产、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主要方法。

  少有人知的是 ,早在1954年 ,老君庙油田就最先举行注水试验 ,在中国油田开发史上立下了一个主要的里程碑 ?凳蓝髟叨绕兰鬯担“这些履历应用到大庆油田后 ,又生长成为早期、内部、切割、分层注水 ,创出了油田开发的高水平。”

  不但是注水手艺。在生长历史中 ,玉门油田曾无数次把掌握的新手艺、新工艺撒播到天下各地 ,撬动了地下油气藏。

  解放初期 ,为支持新中国生长 ,玉门油田迅速推进手艺前进。“首次推行快速钻井法 ,平均每台钻机每月的钻井速率比之条件高了4倍多。”玉门油田科技随处长赵文义先容道 ,“大大提高了钻井速率 ,对油田开提倡了起劲作用。”

  为进一步缩短钻井周期 ,其时在玉门油田战斗的王进喜向导全队工人突破钻机搬家需拆卸、搬运、装置的通例模式 ,在12台拖沓机的牵引下 ,仅用10分钟就将钻机整体、清静、平稳地搬至760井 ,创立了省时高效的钻机搬家新工艺。这种搬家法一直被天下钻井步队使用到20世纪90年月末。

  到20世纪八九十年月 ,玉门油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以大修、侧钻加深为主的挖潜手艺 ,以压裂为主的稳油手艺 ,以“封、堵、调”为主的控水手艺 ,以“三次采油”为先导的提高采收率手艺等十大采油新工艺 ,为老油田的稳产提供了名贵的手艺。

  针对低渗透油层潜力得不到有用施展的现状 ,玉门油田于80年月末 ,起劲开展科研上的横向团结 ,与机电部204研究所等单位相助 ,先后研制乐成了“高能气体压裂”“大功率电脉冲处置惩罚油层”两项新工艺 ,在石油沟油田举行试验 ,效果显著 ,填补了海内空缺 ,被时任中国石油总司理王涛誉为“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中国第一对双筒井、第一口定向斜井、第一口侧钻井 ,中国第一次顶部注水、油井压裂实验 ,中国第一个泡沫驱油实验区、混相驱实验区、自动化油井控制系统……玉门油田以75个新中国第一 ,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生长涤讪了坚实的手艺基础 ,曾四次荣获中国石油“高效开发油田”声誉称呼。

  当玉门油田产品运往祖国周围八方时 ,当玉门油田的新手艺、新工艺撒播到一个个新油田时 ,当玉门油田走出的石油精英尽显风流时 ,当白山黑水间的玉门石油人萦怀老君庙的温馨时 ,玉门人贡献祖国的所有情绪都凝聚成了以艰辛斗争为焦点的玉门精神 ,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一起富厚着中国石油“爱国、创业、求实、贡献”的精神内在 ,一起淬炼出石油精神“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时代光线 ,最终成绩了一片属于中国石油工业的茂密森林。

  本文图片均由玉门油田党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陆晓如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运动 更多
杂志订阅
【网站地图】【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