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位置导航: 首页  >  看法  >  随笔
油价成延伸自愿减产的主导因素
2024年11月13日 20:06   泉源于:尊龙凯时   作者:朱润民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既然价钱是“欧佩克+”产量政策调解的主导因素 ,“欧佩克+”需要对已往几年的产量政策调解与效果举行反思 ,对目的和战略做出一些刷新 ,不然难免会泛起“既没有保住价钱、也失去了市场份额”的时势 。

 

  9月5日 ,8个“欧佩克+”成员国举行网络远程聚会 ,决议将原定9月尾到期的日均220万桶的自愿减产步伐延伸至2024年11月尾 。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拉伯团结酋长国、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和阿曼8国在会上强调了完全遵守自愿减产目的的刻意 。今年头以来产量凌驾配额的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两国也再次确认将推行赔偿性减产义务 。

  此次自愿减产的再次延伸 ,似在意料之外 ,但在情理之中 。之前直至8月31日 ,众多媒体报道 ,由于利比亚停产和一些成员国允许减产以赔偿逾额生产 ,抵消了需求低迷的影响 ,“欧佩克+”将从10月最先按妄想提高产量 。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 ,“欧佩克+”的产量政策爆发了显著转变 。究其泉源 ,国际原油价钱进入9月后一连2个生意日大幅下挫触发了“欧佩克+”限产保价的条件 。数据显示 ,9月5日 ,美国WTI原油期货一度触及68.75美元/桶 ,创下2023年12月13日以来新低;布伦特原油期货最低触及72.37美元/桶 ,此前一生意日最低至72.35美元/桶 ,同样创下去年12月13日以来新低 。

  国际原油价钱大幅下挫至年内低点 ,加上欧佩克成员国利比亚之前大宗产能关停、石油出口受限 ,叠加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妄想通过减产填补之前的超产 ,而这一切本应该是促成欧佩克及其盟友逐渐退出减产政策提高产量的条件 ,现现在均成为限产保价的行动 。

  不止这一次 ,早先欧佩克及其盟友于2016年11月30日告竣的减产协议 ,也是在国际原油价钱从2014年中的周期性中期高位一直回落 ,先是跌破90美元/桶关口 ,后又接连跌破80美元/桶、70美元/桶、60美元/桶、50美元/桶、40美元/桶等整数关口 ,甚至于2016年2月一度跌破30美元/桶 ,促成了欧佩克及其盟友加速限产保价协议谈判并最终告竣那轮油价周期的首次减产协议 。

  同样 ,2020年3月6日 ,沙特与俄罗斯产量配额谈判未告竣一致 ,欧佩克与其盟友开打“价钱战” ,导致国际原油价钱短时间大幅下挫 ,再次跌破40、30美元/桶关口 ,甚至一度跌破20美元/桶的极低价位 ,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近月期货和现货均泛起了“负价钱” 。短时间的价钱大幅下挫 ,再一次促成了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产油国组织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产油国联手 ,于2020年4月12日告竣了史无前例的规模近1000万桶/天的减产协议 。

  自2017年1月1日欧佩克+减产协议生效以来 ,其产量政策调解虽然主要受国际原油价钱转变主导 ,但毫无疑问对全球石油供应稳固施展了主要作用;也透露出“欧佩克+”对国际原油价钱40美元/桶的底线认同感很是强烈 ,对维护70、60、50美元/桶的整数关口有较为强烈的反应;而对短期高油价80美元/桶甚至更高价钱的反应略显缓慢 ,这导致了全球石油去过剩产能的时间被一再延后 ,也给“欧佩克+”未来的产量政策调解造成了重大压力 。

  既然价钱是“欧佩克+”产量政策调解的主导因素 ,“欧佩克+”着实需要对已往几年的产量政策调解与效果举行反思 ,对目的和战略做出一些刷新 ,既包管供应稳固 ,又快速去过剩产能 ,还能实现相对相宜的原油价钱 ,不然难免会泛起“既没有保住价钱、也失去了市场份额”的时势 。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运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