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七建人用拼搏与斗争,奏响了绿色能源生长浪潮中的精彩乐章。
其时代的风携着绿色的希望轻轻拂过,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第七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七建公司)犹如一粒充满活力的种子,在新能源的土壤里悄然萌动。
经由四年的破土、抽芽、生长,现在,它长成了一棵历经风霜雨雪、生气勃勃的大树。
破土萌发
开疆拓土,新能源之种破土萌发。
2020年,国家风电市场风云幻化,七建公司机械装备工程分公司(简称分公司)因风电津贴政策尾声与装备租赁价钱下跌陷入逆境。眼前的难题,没有吓倒七建人。他们以敏锐的洞察力捕获到国家“双碳”政策机缘,果敢地踏上了新能源赛道。
“我们不可错过任何一个时机,必需全力以赴在新能源领域闯出一片天。”分公司司理崔义新向导团队自动出击。他们深入研究了中国石油的新能源生长政策,起劲寻觅着市场信息,马一直蹄地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去跟踪,与业主方、设计方、总包方起劲相同。
2022年7月,分公司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设计分公司接纳团结项目执行的模式,中标了中国石油第一个风电项目——吉林油田15万千瓦风电工程。
“之前尊龙凯时营业以炼油化工装置为主,在新能源领域的建设履历险些为零,只能边学边干,欺压自己在短时间快速顺应新营业。”项目质量司理李卫星向导各专业工程师挤出时间,研究电力系统的标准、规范,并向来检查的专家和厂家手艺职员起劲讨教,仅半个月就体例出了专业的施工计划,获得了业主的一定。
施工治理工程师李顶立原先是吊装手艺员,事情内容只是体例吊装手艺计划、对接项目部手艺职员。现在的他,不但需要体例混凝土基础和吊装手艺计划,并且需要认真基础和风车吊安施工。“知识掌握得越发周全,与业主和分包的相同多了,磨炼了小我私家能力。我们都以为收获挺大的。”李顶立笑着说。
最终,乐成完成该项目使分公司走出了谋划逆境,资助吉林油田一举扭转了一连7年的亏损时势,成为中国石油新质生产力生长的尖兵,快速实现了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依附着优异的施工能力以及对证量、清静的严酷把控,七建人展现了“铁军”风范,树立了七建品牌、赢得了业主的认可。
茁壮生长
迎风而上,新能源之苗茁壮生长。
2023年,吉林油田将55万千瓦的风电新项目再次交给了七建公司。这又是一场要害战争。风电项目总投资25.5亿元,是中国石油单体规模最大的集中风电项目。施工区域173平方公里,生产指挥战线300多公里,驾车绕着现场走一圈要一天时间。
针对机位疏散、点多面广的现实,项目接纳区域治理政策,将20余名治理职员分成6个小组,同组职员认真各自区域的清静、施工、进度、手艺和质量事情。吊装工程师陈理超和HSE工程师周超被分到一个小组。“我们各小组的同事都一样,一人多岗、一岗多能。虽然事情量是以往的几倍,但以为很有成绩感。”陈理超说。
付文博,2023年大学结业便投身于风电项目。在混凝土浇筑需要24小时一连作业时,他自动请缨,展现出了一名新时代青年的继续。“青春就是用来斗争的。这个项目是我生长的好时机,再苦再累我也不怕。”他坚定地说。
2023年,七建公司共派出9名大学结业生到风电项目现场。为了让他们尽快顺应快节奏的事情,项目部为每小我私家指定了师父。天天天一亮,师父就带着他们进现场,边干边教、嘱咐注重事项并且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师父崔显刚的向导下,妄想工程师张龙泉的营业水平获得很快提升。他说,过年回家时连家人都叹息他的转变。“项目上每小我私家都很勤劳上进,不知不觉中我以为我也应该为项目做点什么。”他说。电器专家单惠荣带了两个徒弟,他不但教授徒弟知识、指导事情,还为他们妄想了未来的生长偏向。两个徒弟天天目的明确、劲头满满。
“干一项工程,磨炼一支步队。项目中的每小我私家都能自力担起一摊营业。”项目司理刘强欣慰地说。
势如参天
博弈风雪,新能源之树势如参天。
项目所在地阵势低洼,夏日基础无路,只能捉住冬季施工黄金期。零下30℃的严寒加上不期而至的狂风雪,给施工带来了不可想象的难题。“石油工程建设者的眼前没有难题。我们都是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型的。”崔义新的话从容而笃定。
“风机塔筒高115米、叶片单扇长97.5米、单体最大吊装重量高达150余吨,对混凝土塔基承重能力要求是绝对牢靠零误差。”清静总监兼HSE司理张勇明确了要求。
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清静!为了包管冬季凝土的浇筑质量,项目部大胆实验了商混车保温“穿棉衣”、承台养护“盖棉被”、灌浆养护“搭大棚烤火炉”。岂论多晚,只要现场有作业,手艺职员都要靠上。
塔筒吊装历程中,为了包管装备清洁度和高效率地直立起塔筒,项目部提前派手艺职员去转运场将塔筒的细节处置惩罚好并妥善封装,阻止运输中溅上雪水和泥,从而镌汰了吊装准备时间和准备事情,确保了工期进度。
情形温度低,在高高的塔筒内温度更低,还要接受摆幅大的挑战。“爬上塔筒要1个小时。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一上就是一天,只管不喝水不上茅厕。”施工部司理张世强体现,“虽然有时间晃得头晕,手脚被冻得麻木僵硬,饭也很快被寒风打凉了,可是没有人打过退堂鼓。”
风机吊装要求现场风速低于每秒6米才华作业,而项目所在地年平均风速约每秒7.24米,冬季风速更大。因此,项目天天设专人监测风速流动情形,凭证风速转变确定每台风机各部分的吊装时间。“若是错过吊装的最佳时间,可能就要再等几天。因此,岂论破晓二三点照旧四五点,‘将士’们都会准时抵达吊装现场。”张世强说。
破晓时分最冷。“不管穿几多,风一吹就透。加热棉鞋和保暖裤、棉服棉帽,都欠好使。下雪的时间,兄弟们的眉毛、睫毛和面罩都白了。”1600吨履带吊机长石曾先说。
自2023年9月6日打下第一根桩到2024年9月29日完工投产,七建人用行动证实晰自己的实力。“你们用勤劳和智慧创立了清静、优质、高效的‘吉油速率’。”吉林油田新能源建设项目部工程治理部部长侯发民由衷地发出了赞叹。
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那一排排挺秀的风机犹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绿色未来;那源源一直的清洁能源,恰似草原上拂过的风轻扬着绿色的希望,让这片天空越发湛蓝。
责任编辑:郑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