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104人的石油精神,永远在大港油田开发的国界上熠熠生辉。
在大港油田,104不是通俗的一个数字。它承载了一代石油人的青春影象,纪录了一代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青春故事。
投身于官104
作为共和国工业的血脉,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怀揣着厚重深沉的爱国之心,秉持着“流血流汗不退却,拼命也要找到大油田”的信心,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无悔支付、贡献青春。这样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
时间穿梭到1991年。这一年,在大港油田南部油区拉开了轰轰烈烈、叱咤风云的石油会战。官104区块位于河北省沧县王官屯东南小集以北,含油面积3.5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265万吨,其中可采油储量202万吨。1991年,经由上级部分和有关单位多次考察论证,明确制订了打井50口,年产能力20万~30万吨,昔时钻井、昔时注水、昔时采油,密闭集输的整体投产计划。
满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壮志激情,30余名“油二代”投身于官104区块整体投产建设中。他们每一颗心都是激情火热的,每一张面目都是青涩稚嫩的。坐上敞篷车,衣着事情服,他们在师傅们的向导下,顶烈日、抗雨雪,战蚊虫、斗风沙,抢时间,赶进度。他们战胜一切难题,从抽油机吊装中“挤”时间,重新井作业中“争”时间,从完井开抽中“抓”时间,为的就是早日投产。事情量大的时间连饭都顾不上吃,中午12点送来的快餐有时间到了下昼3点多才华吃上一口。“人少脱不开身,但事情绝不可延伸。”他们在心里牢切记着师傅说过的话。艰辛卑劣的情形,让他们第一次亲自体会了铁人“创立条件也要上”的艰辛,铁人精神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他们不惧难题、磨砺生长。
在会战主战场,历经9个月战斗,他们最终确保了官104区块整体投产妄想准期实现,让他们迅速生长为及格的石油工人。在整体投产中,满怀必胜刻意的将士们在一天创下了投产5个采油站、35口井的会战纪录,实现了昔时钻井、昔时注水、昔时采油,密闭集输的整体投产目的,实现年增添产量27.65万吨。
自此,在南部油区这片沃土上,便有了104这个名字。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怀揣梦想来到这里,在这里拼搏、贡献、磨炼、生长,陪同着它的生长、见证着它的绚烂。
唯一的女子站
彭龙梅,正如其名字一样,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畏凌寒单独开。因事情体现突出,刚上班两年的她,便成为了采油厂唯一的女子站——王四站站长。“我们不搞特殊,男子醒目的我们女的也醒目!”这是她和姐妹们悄悄下定的刻意。
提及来容易,做起来难。那时,她们是刚二十出面的女人,抡起大锤很辛苦,爬上高高的抽油时机很畏惧。皮肤晒黑了,手上不知不觉划出了血道子、磨出了厚茧子,她们也会以为很委屈。可是,她们没有一个被吓倒的。每次遇到难题,彭龙梅总是冲在前、干在前。记得有一次,站上有一口作业井即将恢复生产,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在买办人少的情形下,彭龙梅自动请缨,和男同志一起组装吊抽,爬上爬下,忙里忙外。这一切,姐妹们都看在眼里,在和彭站长的一样平常相处中,姐妹们深深地被熏染了,逐步地养成了不平输、不退缩的性格。
独轮车、铁皮房,是谁人年月的标配。炎天没有空调,女工们在50多摄氏度的计量间内拆水嘴、倒流程、加盘根、换皮带、打卡子、调防冲距。这些男子醒目的,她们都不在话下。正如彭龙梅自己说的,那时的人没有一丝杂念,一心只想把事情干好。就是这样一个瘦小的她,依附着对事情的满腔热情和全心支付,硬是带着七名女工把女子站的名声在大港油田叫亮叫响了。她也被104人赞誉为“铁娘子”。
岁月如歌,华光如梦。现在,他们已是青丝染鹤发了。他们把最美的青春贡献给了104。无论时光怎样变迁,他们对那段青春影象格外珍惜,对104的情绪不会变。他们一经在党旗下立下“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使命,永远不会变。
让104永葆青春
抢投、建产,生长的104一经创下了日产1000余吨的绚烂。怎样让104永葆青春、坚持高产,是104人永远斗争的目的。
在生产快速稳固生长的时期里,104人依附实干、精悍创立着属于自己的绚烂。随着油田开发的一直深入,开发矛盾突出、稳产基础薄弱、躺井居高不下、本钱一连主要等问题接踵而来,而细腻治理是提质量、增效益的一定要求。
为此,104手艺职员坚持走细腻化治理之路,围绕影响产量的高递减、高躺井、高侵蚀“三高”难题,总结提炼了“用手护井井增色、专心管井井增寿、用脑析井井增油”的护井理念,建设起了周度转变井剖析会制度、月度油井剖析及照顾护士步伐讨论会制度,建设了控躺井项目组,按期组织开展转变井、危险井排查,逐井梳理躺井隐患,现场会诊解难题,实时召开三个一躺井剖析会,对躺井、捞杆井躺井缘故原由举行深入剖析,并有针对性地调解照顾护士步伐,提升照顾护士步伐的有用性、适用性。
运维二组组长张兆民是一位典范的山东人。在他质朴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坚贞的心。运维二组油井普遍保存三高特征,照顾护士难度大,加药是包管油井载荷平稳的“一服良剂”。有着“点子张”之称的他,从细腻加药入手,专门建设加药班,推行“一本三定”注入水稀释加药法,天天坚持定人、定质、定量加药,确保每桶药剂的效果获得最大施展。运维二组地处泄洪区,每年雨季这里汪洋一片,70%的油井浸泡在水中。油井是他的“命脉”。每到这时,为了能让油井准时吃药、吃好药,他会蹚着齐腰的水,向导管井工用轮胎驮着加药桶游走在油井间,从未有过中止。经由不懈的坚持和起劲,运维组躺井率逐年下降。他用自己的细腻之道,让每口油井焕发出了新的生气与活力。
春风破晓,弹指经年,当会战的炮声远去,当创业的岁月凝固成历史,新一代石油人不忘初心使命,接续拼搏斗争。他们勇立潮头,继续奔驰,用激情和热血,肩负起了建设基业长青、现代化百年油田的重任。
责任编辑:赵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