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热爱地质事业的陈斯忠、陈基淑匹俦,退休后与奇石结缘,把学术与喜欢完善团结,领着客人旅行自己的私人珍藏,细细讲述每块石头背后的故事,撒播奇石之美。
文/付 饶
走进陈斯忠的家,笔者似乎进入了一座地质博物馆。400多件私人珍藏的奇石,按古生物化石、矿物晶体、钟乳石、纹理石、造型石、石雕分门别类地摆设。他的桌子上放着石黄瓜、石腊肉、石荔枝……
专家慧眼常拾漏
陈斯忠退休前是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总地质师。他的夫人陈基淑也是地质科研职员。现在二老都已年过八旬,曾从事石油勘探事情60余年,对地质事情有着深深的情绪。上世纪90年月初,陈斯忠退休后仍然施展余热,与其他几位地质老专家配合提出改变渤海找油的思绪,由此发明了6亿吨大油田蓬莱19-3。
上世纪90年月末,公司思量陈斯忠年岁已高,请他回到广州安享晚年。为了延续自己对地质的热爱,二老探讨后决议做两件事情——使用自己所长,搜集奇石研究;分阶段、有目的地旅行各地地质公园。
1997年,二老在广州珍藏到第一块鉴赏石——一块完整的海百合化石?醋呕型暾墓诤途,他们决议从古生物化石最先自己的珍藏之旅。随着第二块三个海百合组成的小群体化石、第三块海百合成虫组合体化石划分从广东和北京等地搜集到后,二老最先使用手中的化石,做一些学术研究。
陈斯忠先容:“以前我在野外地质视察中,在二叠纪地层内见到了许多海相化石,但一踏入三叠纪地层,生物骤灭,大部分物种消逝了。我一直存有疑问。”二老的珍藏逐渐解答了这个疑问。经由对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各时期化石的研究,陈斯忠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生物既有演化历程也有突变的历程。在地球漫长的演变历程中有过五次灾变,导致了五次生物大绝灭,二叠纪到三叠纪只是其中的一次。
美不堪收存雅致
学术积淀与珍藏喜欢找到了契合点,两位老人网络、研究的兴趣越发浓郁。在陈斯忠家中笔者有幸一睹两条体型完整、形态生动的鱼龙化石,其中长的一条长约两米。
“鱼龙是中生代的爬行动物,身为纺锤形,四肢为桨鳍状,前肢大于后肢,尾似鱼尾,眼大、吻长、牙尖,卵胎生。鱼龙始于二叠纪、盛于侏罗纪、灭绝于白垩纪末。你所看到的这一条是安徽巢县的早三叠统鱼龙化石,另一条是贵州茅台地区三叠统的鱼龙化石,尚有一条有代表性的上三叠统喜马拉雅鱼龙体长13米,我们无缘珍藏。但前两种都很是有代表性,我们有幸网络到了。”陈斯忠详细地先容道。
“二位陈老都是地质学家,有了二老的‘火眼金睛’,一定不可买到赝品吧。”笔者玩笑地问道。“嘿嘿,说到赝品,我这里还真有一件。”陈斯忠说着,从柜子里取出一块小的“恐龙化石”,向笔者解说,“这块岩石的天生时间与这种恐龙的生涯时间不切合,加上恐龙体态不生动、人工琢磨痕迹很显着,以是是块赝品无疑了。”笔者问:“您明知是赝品为什么还要购置呢?”陈斯忠说:“我们可以拿来当背面课本与藏友交流,阻止他们受骗啊!”
化石只是二老网络的一小部分,石英和方解石、萤石、石膏、矿物、玉等组成了“矿物晶体”展览;晶穗状、石幔状、雾凇状、梯田状……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摆满了一面墙的摆设架;《腊梅》《金色海湾》等以石为画纸,用自然纹理勾勒出春夏秋冬的景致;武陵石、黄蜡石、巴林石,则被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雕琢成了雄鹰、哈巴狗、雪峰,惟妙惟肖;石匠对一些石头稍作打磨,便成了石荔枝、石黄瓜、石腊肉……
痴心不改钟爱石
两位老人对这些石头的鉴赏不但从美学角度,并且从本行的地质学角度,研究它们的成因——地下水溶蚀淋滤、风蚀、地质结构作用等。陈斯忠指着一块长约两米梯田状的石头问笔者:“你猜猜这块石头,被侵蚀严重的是硬的部分照旧软的部分?”笔者回覆:“或许是软的部分吧”。陈斯忠笑着说:“猜错了。硬的部分,风蚀更严重!”他接着说,“鉴赏石贵在自然!每块奇石都履历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大自然的造化。它们刻录着地壳的变换、日月的风化、流水的侵蚀,蕴藏着大地的神秘和精灵。”
在陈斯忠衡宇一角,笔者见到了形态各异的五六块菊花石。陈斯忠如数家珍地先容,菊花石天生于二叠系栖霞期地层。在我国湖南、广西、江苏、贵州等地都有漫衍。菊花石中“花蕊”是晶粒状矿物的荟萃体,“花瓣”是一个个菱面体晶体形态紧挨或断续毗连所爆发,矿物因素依据品种差别而有所区别,其中湖南浏阳生产的菊花石主要是方解石和石英,江苏的菊花石则含菱锶矿及天青石,北京西山红柱石菊花石,保存于红柱石岩中,每个花瓣则是一个红柱石晶体。陈斯忠说:“上面说的每个省的菊花石我都网络到了。”
“怪不得常见的花为白色,而您的乳白色、粉红色、浅黄色都有!”笔者叹息道。陈斯忠家的几间屋子都看不到墙——墙上都被摆设柜占满了。陈斯忠自豪地给我说:“这一整面墙都是钟乳石!”他接着先容:“钟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主要的研究价值。我珍藏的钟乳石有笋状、柱状、帘状、葡萄状,尚有的似种种各样的花朵、动物、人物。”
笔者很是惊讶地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石钟乳,似乎看到了它们在已往几十万年的演变历程?吹奖收“痴迷”的深情,陈斯忠明确地说:“我不看电视,很少上网,天天有这些石头陪同就够了。我的石头?闯P。”
本文图片均由付饶摄影
责任编辑:陈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