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海洋石油工业题材的中国画,在刘桂华笔下沉雄浑朴,令人肃然。
文/付 饶
长1.8米、宽近1米的画面上部,一艘大型LNG船行驶在云端;左侧,一个钻井平台高高屹立,“助力二次跨越”的口号格外醒目;右下部,三座LNG储罐通过长长的管线廊桥将清洁能源运送至千家万户;画面的主体是海油的劳动者:有的身系清静带在高空磨练导管架,有的一丝不苟操作刹把,有的在下套管……画面正中,“中国海油青年先锋队”的红旗高高飘扬。这幅重彩中国画名为《四海筑梦》,出自画家刘桂华之手。
“如史诗般沉雄浑朴,画面元素交织碰撞,浓墨重彩,充满张力,似乎在时空和岁月的轮转中激荡着耐久的回声,观之令人肃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之一、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美术谈论家吕立新对这幅画评价道。
刘桂华为垂纶台国宾馆创作《万里长城永不倒》。
刘桂华1971年出生于山东沂蒙山区。他幼年时就对绘画格外感兴趣,家乡的一草一木以及“八仙过海”等民间传说成了他绘画的题材。刘桂华家里穷。他为了能细细地看小人书,就用作业本的背面缮写邻人孩子的小人书,一夜就能抄一本。这样自觉的绘画实践让他有了对艺术起源的感受。他获得了邻人的嘉许。每到逢年过节,他们家都熙熙攘攘。周边村镇的村民都会聚拢来,求一幅小桂华画的年画,贴在自家门上。
到了上中学的年岁,刘桂华骑自行车走了100多里地,到了他听说可以教画画的临沂七中。此前虽然没有经由系统训练,可是他的艺术先天和淳厚的追寻美的精神把招考的先生感动了。他从这里结业,考上了临沂艺术学校,履历了三年国画、油画、水粉、版画较周全和系统的训练。结业后,刘桂华成了县里第一个专业美术先生。
已在山东小著名气的刘桂华不知足于自己的创作名堂。2009年,他读到了齐白石的故事。他说:“齐白石58岁到68岁时代,还三次到北京学习、创作,终成各人。他是我的楷模。”于是,在众人不明确的眼光中,已近40岁的他毅然北上,最先了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字画院等学习创作的履历。数年来,他的山水花鸟等字画作品被中南海、垂纶台国宾馆、国家图书馆等珍藏,一再荣获种种奖项,数度加入国家级展览,一再亮相高端拍卖会。来到北京的刘桂华乐成了。
加盟海油为立异
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刘桂华有近30年职业画家的履历。创作古板题材的字画足以使刘桂华衣食无忧,甚至成名立室。2012年,他脱离在中国字画院职业创作的事情,加盟中国海油的气电集团,成为海油系统内为数未几的专职画家之一。近年,他创作了二十余幅海洋石油工业题材的中国画,在字画界展现出奇异性。
刘桂华的创作题材转向于海洋工业,源于两个因素:画家对题材立异的追求,海洋石油工业生长的需要。纵观刘桂西岳水题材的作品,他将沂蒙老区的老屋、石碾、草垛、箩筐作为画面主体,古板的山水皴法只做配景,作品构图与古典的泼墨山水画已无几多相同之处。
“刘桂华的画有用地纪录下时代的烙印。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作品为后世潜藏着富厚的文献史料价值。这也是他作品具有较高艺术性和珍藏价值的一面。”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雷正明因而评价说。
面临海洋石油工业这一中国画的“童贞地”,刘桂华如获至宝?吹胶S兔婺康娜招略乱,他延续着用画笔反应史料的创作思绪,愿意为海洋石油创作雅俗共赏的作品。刘桂华对气电集团的向导陈述了自己的想法:“企业文化须与企业同步生长,企业文化产品须有传世之作。”他的想法获得了企业治理者的认同。于是,刘桂华如饥似渴地网络鉴赏海油题材的照片,捉住一切时机赴气电集团各所属单位调研采风。他在电厂、加注站、管网、LNG(液化自然气)储罐前驻足,在摄影作品中探寻海上平台、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雄伟,在海油“蜘蛛人”、“蛙人”的故事中收获感动。这些都成了刘桂华创作的源泉。
刘桂华坦言,海洋石油工业题材的中国画创作难度很大。古板的中国画重视写意,追求简墨淡彩,且无须顾及透视关系。然而中国海油的平台、装置,管线交织,体现得禁绝确要贻笑大方。怎样将艺术与写实相统一,着实需要下一番功夫。幸亏画家素描、色彩等绘画基本功扎实,刘桂华大胆将西方绘画的透视关系和色彩运用方法借鉴入中国画,辅以古板国画对天、鸟、海的体现手法,形成了一幅幅现实主义国画佳作:反应海上装置工业大美的《海鸥飞处》、《蓝色梦幻》、《跨越者》,体现海油员工的《中流砥柱》、《攻坚》、《升起的彩虹》,纪录海油工业气焰的长卷《四海筑梦》、《蓝海之光》……
德艺双馨带步队
今年5月中旬和下旬,七十余位中国海油气电集团的年轻员工划分在北京、湛江聆听了刘桂华教学的中国画技法。这是刘桂华作育绘画人才的第一步。掘客人才、作育海油的绘画创作步队,是刘桂华的另一个宏愿。
“画作雅俗共赏,好的绘画作品可以永远撒播。”画家刘桂华希望自己发动企业文化做得“有气氛”。海油内部有不少绘画基础的青年。他们希望能有一位先生指导自己在事情之余搞创作。双方“一拍即合”,以是“刘桂华先生要办字画培训班”的新闻传开后,近百位海油青年都报了名。
一位接受过刘桂华培训的学员叹息:“刘先生的课让我看到了怎么用国画这种方法来反应好海油精神。”
刘桂华看到国画新苗们茁壮生长,欣慰地神往了“海油字画院”的远景——不久的未来,海油系统内的字画喜欢者们,将有一个创作园地。按期举行的画展成为各人展示效果的平台,文化与工业相团结,能让海油不但充裕油香,并且飘着墨香。
本文照片均由付饶提供
责任编辑:陈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