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展望2015年,海内石油供需将继续增添,海内制品油市场形势总体看好,但也面临挑战。
经济增速下降 油品增速回升
2014年,汽油和柴油需求走势与经济增添和油价走势完全相反。
○ 文/龚金双
2014年,中国石油市场有一些突出且主要的特点。如经济增速下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但石油及原油、柴油等油品表观消耗量增速回升;在油价大幅下降,海内炼油能力大幅增添的情形下,海内制品油市场一度泛起供应偏紧征象;国家石油市场政策泛起突破性希望,制品油消耗税连涨,初现税费调理油价机制;油品质量提升加速,各地泛起限购征象;中国石油净入口凌驾美国,成为天下第一大石油净入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凌驾60%等。
大排量车销售量的增添发动油品市场回暖。(供图/CFP)
石油表观消耗量未受影响
2014年,中国经济和重化工业增速下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但海内石油需求增速回升。1-11月,石油表观消耗量48466.6万吨,同比增添3.5%,增速比2013年加速0.7个百分点。经济、油价、生涯方法、政策和手艺,是影响2014年石油需求和石油市场的五大主因。
石油需求与经济增添和经济结构亲近相关。2014年,中国经济预计增添7.4%,为24年以来最低,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工业增添值和重工业增添值增速也是几十年来的最低。1—11月,工业增添值同比增添8.3%,比上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粗钢产量7.5亿吨,增添1.9%,增速下降5.9个百分点;煤炭产量2014年4月以来一直坚持负增添,1—11月原煤产量同比下降2.1%,比上年同期增速低2.4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添6.2%,比上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汽车产量增添8.4%,同比下降9.7个百分点;发电量增添3.9%,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
油价对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油价一连下跌。为提防危害,石油企业和用户最大限度的降低石油库存。二是用户购置力上升消耗本钱下降需求增添。不过,2014年石油总库存略有上升。主要缘故原由是:一些炼油装备投产备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储备在油价相对较低位进油以及一些化工项目投产,LPG等化工质料备货,抵消了柴油等油品库存的下降。
政策对石油需求的影响有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环保等政策,促使国家经济增添和经济结构爆发转变,间接影响石油需求增添;而替换能源政策、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优惠政策,以及各地政府的无邪车限行限购等政策,直接影响石油需求。2014年政策对石油需求的影响有些是向上的,如城镇化,但总体是向下的。值得一提的是,各地的限行、限购政策对降低石油需求并不显着,有的地方还增添石油需求。由于,限行使汽车购置提前突击释放,导致双汽车(同时购置两辆汽车)、大型化,双休日远足增添等。
新能源汽车的大幅增添、多样化的沐日出行,差别水平影响着石油需求。( 供图/CFP)
手艺使油耗下降,石油替换得以实验等,手艺对石油需求的下降影响更直接。2014年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大幅增添;铁路电气化快速生长;铁路货运提速,大宗公路货运改铁路运输。生涯方法对石油需求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沐日出行,双休日远足盛行,汽车大型化和SUV偏好推高石油需求。另一方面,网购正在取代古板购物,都会网购送货多是小型电动车。
现在,电子商务正在走进农村,而网购送货多是小型电动车,对油品销售影响有限。 (供图/CFP)
总之,2014年石油需求走势相对平稳。下半年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并没有像往年那样造成海内石油表观消耗量的大幅下降。2013年3月实验的新的制品油价钱机制以及海内石油市场较长时期的相对疲软使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去库存化功效削弱,同时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刺激石油需求增添,加上新炼厂开工和储备储油等,支持石油需求。前11个月中1月石油需求量最高,达4880.2万吨。这也是历史最高月度需求量,同比增速抵达7.9%。
与石油需求类似,原油需求走势依旧平稳,月尾和季度走势与石油类似。1月需求量抵达4565.4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添7.5%。1-11月,原油表观消耗量46939.7万吨,同比增添5.5%,增速比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比石油快2个百分点,原油库存有所增添。
汽油、柴油需求增速差别性大
2014年,海内各石油加工产品需求增速继续延续前几年的显着分解态势。与生涯关系较大的汽油等产品需求继续较快增添,而与经济关系较大的柴油等产品需求继续低速增添甚至大幅下降,LPG等产品破例。
按国际履历,中国汽车消耗正处于快速增恒久。同时,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协调油优势下降,国家增强和规范消耗税的征收以及油品质量升级,挤压非正规隐性油的生涯空间;加上人们出行增添和汽车大型化偏好等,汽油需求快速增添。1-11月,汽油表观消耗量9507.9万吨,同比增添11.7%,增速比上年加速3.9个百分点。由于海内航煤销售价钱滞后国际油价转变,国际油价一连大幅下跌使海内价钱较大幅度高于国际价钱,一些航班选择在外洋机场加油,使航空运输仍较快增添,但航油需求增速下降。1-11月煤油表观消耗量2167.0万吨,同比增添6.8%,增速比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
只管经济增速下降,经济结构一连调解,替换燃料较快增添,但由于人们出行火热、物流较快生长等,柴油需求由跌转升,库存下降,2014年下半年天下许多地方泛起柴油供应偏紧征象。1-11月,柴油表观消耗量15664.3万可吨,同比增添0.9%,增速比上年加速1.5个百分点。由于一些以LPG为质料的PDH等项目投产,LPG需求快速增添。1-11月,LPG表观消耗量2939.6万吨,同比大幅增添16.3%。中国化工入口原油增添和中海油增供,地炼获得的原油量增添,地炼燃料油加工质料需求下降等,燃料油表观消耗量大幅下降。1-11月燃料油表观消耗量3077.1万吨,同比下降13.6%。
从走势看,汽油和柴油需求走势与经济增添和国际油价走势完全相反,是历史上少见的。2014年1-11月,汽柴油需求走势波动走高,10月最高。煤油需求走势受国际油价走势和经济走势影响,下半年波动下跌。而往年是一起波动上涨。
因制品油需求增速回升,特殊是作为主要平衡参照的柴油需求增速回升,原油加工量增速回升。2014年1-11月,原油加工量45540.9万吨,同比增添4.7%,增速比上年加速1.4个百分点。月度原油加工量与柴油需求走势相似,波动上涨,10月最高。
别的,受需求和盈利情形差别等因素影响,煤油生产效益较好,产量增添最快,且提速;燃料油海内需求大幅下降,产量有所下降;而LPG需求快速增添,产量增添较快。各石油产品产量月度走势基本与各自的需求走势类似。
受资料条件限制以及国际油价下跌、海内制品油市场较疲软等因素影响,2014年海内原油产量增速下降。2014年1-11月海内原油产量19177.3万吨,同比增添0.4%,增速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从月度走势看,原油产量相对平稳,10月最高,为1793.58万吨,但低于上年同期。
石油加工产品供需矛盾仍突出
海内原油产量增久远低于制品油需求和原油加工量增添,导致原油和石油净入口量较快增添,再加上新炼油装备投产备油和石油储备储油等缘故原由,原油净入口量增速快于石油。2014年1-11月,石油和原油净入口量划分为29289.3万吨和27762.9万吨,同比划分增添5.6%和9.4%,增速比上年划分加速2和5个百分点。对外依存度划分达60.4%和59.1%。中国已成为天下最大石油净入口国。原油和石油入口量走势与石油需求走势类似,走势相对平稳,1-11月中1月最高,且均为历史最高水平。
继2012年、2013年后,2014年我国汽、煤、柴油继续周全净出口后,净出口量大幅增添,LPG、石油沥青等石油产品净入口量大幅增添。石油加工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1-11月汽、煤、柴油净出口量划分为451万吨、561万吨和339万吨,同比划分大幅增添3.5%、117.0%和53.4%;LPG和石油沥青净入口量划分为508.7万吨和714.1万吨,划分增添93.9%和67.8%;石油产品总计净入口量仍达1526.4万吨,同比大幅下降54.3%。
1-11月,我国原油净入口量占石油净入口量的比例上升到94.8%,比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前四大净入口石油产品依次是燃料油、石油沥青、LPG和石脑油,而上年依次是燃料油、石油沥青、石脑油和LPG。2014年我国石油及主要石油产品入口量见表1。
消耗税一连上调
2014年,海内制品油价钱调控出新招。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时间,国家一连上调海内制品油消耗税,在价钱调控方法上向市场化和与国际接轨偏向靠拢。由于用税收调理海内制品油价钱可以兼顾国家经济生长、社会稳固、调控石油供需等,以是使用税收调理国际油价是国际上许多国家习用的要领,是市场化手段,也是海内许多专家学者一直呼吁的。
2014年整年,发改委共18次调解海内汽柴油价钱,上调了4次,下调了14次。下半年国际油价一连下跌,7月22日起,海内汽柴油价钱泛起了“十一连跌”。整年汽油共下调了2055元/吨,柴油下调了2205元/吨。
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海内制品油价钱一连下降,地炼毛利空间减小。同时,国家一直增强税收征收和规范,提高制品油质量要求等,地炼生产受到影响,开工率下降,柴油供应下降。而在国际油价一连大幅下跌、海内柴油需求较长时间较疲软的情形下,石油企业和用户柴油库存低,没有缓冲剂,造成下半年天下许多地区泛起柴油供应偏紧的状态。
责任编辑: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
羊年石油需求增速小幅回升
2015年,我国石油需求在平稳增添的同时,石油市场将面临从价钱竞争向多种谋划领域生长的挑战。
○ 文/龚金双
2015年,天下经济将在美国经济指导下温顺苏醒。中国继续在稳增添、调结构的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将相对稳固,增速与2014年基本持平;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手艺前进等因素影响下,石油替换继续生长;国际油价将稳固在年头的低位甚至后期上升,去库存化征象削弱,还将有补库需求;石油化工、石油储备等较快生长。2015年,中国石油需求和制品油需求增速将进一步小幅回升。预计2015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耗量抵达5.48亿吨,增添3.3%;原油表观消耗量5.46亿吨,增添5.5%;制品油表观消耗量3.12亿吨,增速加速至4.6%。
影响石油需求的四大因素
影响2015年石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四点。一是经济增添和经济结构;二是替换;三是库存;四是政策及其他因素。
2015年,经济增添和经济结构对石油需求增添的弱化影响将有所减轻。2015年,美国经济复收动力增强,欧元区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有望小幅回升,低油价等有利于天下经济增添,天下经济增速可望小幅回升。天下经济增速回升对中国经济是利好,但形势仍将重大多变,具有不确定性,坚持7%以上的增速。中国经济正处在从10%以上的高速增添转向7%以上的中高速增添的换档期。由于2015年是换档的要害年,中央经济事情聚会提出要起劲坚持经济稳固增添,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绪,以是经济增速目的是7%。低能源价钱对中国经济有一定的利好作用。未来一段时间稳增添和调结构是中国政府经济事情的主线,但经由前些年的调解,后期进一程序整经济结构带来的石油和能源需求下降的效果将弱化。
替换方面,近年来中国对石油需求的替换占比大和生长快的主要是自然气和新能源汽车。2015年,自然气和新能源汽车仍将快速生长。自然气和新能源汽车替换石油不但能镌汰石油需求,还能镌汰排放,有利于情形;,是国家恒久能源战略,不会因短期的油价下跌而改变。同时,石油供应富足和价钱下跌也将导致自然气供应富足和价钱下跌;新能源汽车,特殊是电动汽车手艺正在快速生长,发动新能源汽车快速生长。国家批准的燃料乙醇、煤化工等替换项目受油价短期下跌的影响也将较小。隐性替换将受到影响。如协调油、国家未批准的燃料乙醇、甲醇等因油价下跌,油品质量升级等,替换量将下降。
因制品油价钱机制调解,石油需求较疲软,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等缘故原由,近两年来海内石油市场处于去库存化状态。现在海内柴油等油品的库存已很低,再去库存化的潜力已很小。在海内石油需求兴旺和国际油价上涨的情形下,海内石油市场将补库。一些炼油装置、管道和油库投产也有备油需求。
影响石油需求的因素还包括政策因素。各地的无邪车限行限购政策,各地的环保政策以及地方;ぶ饕宓榷允托枨蠖加杏跋;油价下跌刺激需求增添;地缘政治、天气转变等无意突发因素对石油需求也会爆发影响。别的,2014年各石油产品需求基数对2015年各石油产品需求增添情形也将有所影响。
价钱竞争将向纵深领域生长
凭证上述剖析,并思量各石油产品的差别情形,展望2015年海内石油需求为5.475亿吨,增速比2014年有所上升;原油需求约5.463亿吨,增添5.5%;制品油需求3.123亿吨,增速加速至4.6%。2015年石油和主要油品需求见表2。
2015年原油产量缓慢增添。2014年,海内原油产量增速跌破波动区间下限1%。2015年,天下石油供应富足,价钱相对较低,海内原油产量将受到影响,预计原油产量增速较低。展望整年原油产量2.11亿吨左右,增添0.5%。凭证近年炼厂开工率、各石油产品产量收率,并思量2014年和2015年新炼厂投产情形,以及各石油产品供需状态等,预计2015年原油加工量为5.2亿吨,增速加速至4.4%;制品油产量3.27亿吨,增添4.5%;汽油、煤油和柴油产量划分为11690万吨、3140万吨和17910万吨,同比划分增添7.6%、5.5%和2.6%。凭证需求和生产情形,预计2015年石油和原油净入口量划分为3.365亿吨和3.353亿吨,划分增添5.2%和8.9%,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将划分抵达61.5%和61.4%。汽、煤、柴油所有净出口。
2015年,我国石油需求仍将较平稳增添,海内原油生产能力继续增添,天下石油供应富足,海内炼油能力继续扩张,制品油价钱调解频率高市场投契情形削弱,加之国家调控市场和石油公司应对种种危害的能力日益增强,使用税收等手段调解海内制品油价钱等,将使海内石油市场泛起供需总体相对平稳态势。
只管云云,2015年海内石油市场仍然面临着挑战。随着炼油能力继续增添,替换能源增多,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龙头以外的谋划者实力增强,原油入口使用权规模扩大,制品油入口继续实验优惠关税,制品油流通体制刷新有望深化等,市场竞争将日益强烈,竞争方法将从价钱竞争进一步向效劳、质量、品牌、多种谋划等纵深领域生长。
现在,我国有些油品库存较低,若是某种缘故原由影响其海内供应或增添海内需求,抑或国际油价较长时间上涨导致市场购置和补库心理较浓等,会导致响应油品一段时间内供应偏紧。
责任编辑: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