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涯  >  活法
有情有爱的赵振钧
2015年04月23日 14:42   泉源于:尊龙凯时   作者:陶化彦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尊龙凯时登录首页(中国)官方网站

  75岁时赵振钧庆幸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爱心事情室”扶贫帮困组组长。

  ○文/陶化彦

  虽已老矣,但心依然年轻,精神依然充分:“有生之年,一定要实现未实现的愿望”。果真,他75岁时,庆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现在,他还成为了大庆东湖八区油田社区党员联系效劳站助学向导组组长、“爱心事情室”扶贫帮困组组长和“四点钟学校”认真人。

  他还先后获得了天下22届图书展览会十大念书人物、黑龙江省优异自愿者、黑龙江省优异十大员、大庆市品德模范、大庆市优异自愿者、大庆市优异共产党员、大庆市体贴下一代尖兵、大庆市老有所为先进小我私家等声誉称呼。

  那么,他事实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把孩子拉回“爱心书屋”

  80多岁的赵振钧,原是位退休西席。

  现在,赵振钧体贴下一代的爱心,依然未泯灭。

  有一次,他在电视中发明,当下少儿图书市场杂乱,一些不康健的少儿图书充满着海内市场,难免让他忧心如焚。

  于是,他便萌生了一个念头:建设社区少儿流动书箱,用康健的精神食粮占领孩子们的“图书市场”。

  想法是很漂亮的,现实操作起来却是凄凉的。

  没有书箱怎么办?他从废品收购站买来一只旧皮箱,全心翻造后酿成了书箱;没有图书怎么办?他跑书店和书市,自掏腰包,购置了近百本《中国古代模范儿童故事》、《诗经》、《千字文》等有益少年儿童身心康健的图书。

  流动书箱,就这样开张了。他天天背着书箱,去幼儿园,去小学校,给孩子带来了新的营养餐。

  浓浓的关爱之情,如春雨一样平常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他们从杂乱图书市场,回到了“爱心书屋”。

  孩子们拉着赵振钧的手,亲热喊他“赵爷爷”;家长们感伤地说:“孩子懂事了!”幼儿园先生欣喜地说:“小朋侪好教了!”邻里们夸赞地说:“孩子们变乖了!”

  这些,都离不开赵振钧老人的关爱。

  现在,赵振钧老人经常惠顾的几家信店,也被他这种爱心感动了,自动捐赠了200多本书。随着图书越来越多,很多多少家长和学生都希望有一个牢靠的念书场合。

  虽然,这也是赵振钧老人所希望的。小区物业也很是重视,尽其所能,资助他搭建平台。很快,一个8平方米的小屋,酿成了一个“爱心书屋”。

  随着这种爱心效应迅速扩散、群集,仅1个月时间,“爱心书屋”就藏书达上千册。

  一生夙愿晚年终实现

  当赵振钧拿着第一个月退休金时,他脑海里萌生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党给了我这么多,我总要干点儿事才对得起这份情。”

  于是,老人便忙起来了:拜师学修鞋,为邻里免费效劳;开办书法班,义务教社区孩子;使用空闲时间,义务向导学生……

  他还为小区晚年运动中心阅览室,义务整理书籍、扫除卫生, 8年从未中止。其间,他还与10多名退休“同伴“组建了自愿者效劳队。

  “老赵虽然不是党员,但胜似党员,做了许多党员该做的事情。”着实,老赵一直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虽然,入党更是他半个世纪的神圣心愿。

  早在1978年,赵振钧就向他所在的学校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其时因老伴儿突发脑溢血,他只能一边事情一边照顾老伴儿。入党的事也就延误了,直到1993年退休愿望也未能实现。

  可是,他的这个梦一直没有泯灭。2003年,他找到了社区党支部,向居委会递交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为了这个梦,他一直在起劲着。

  2008年6月,大庆油田矿区在东湖八区建设了第一个油田社区党员联系效劳站,为非在岗党员提供了施展余热的舞台。

  身边有了“党组织”,天天看着老党员们在“各人庭”里运动,赵振钧入党的愿望越发强烈了。于是,他又郑重地向东湖八区油田社区党员联系效劳站递交了第三份入党申请书。

  以后以后,他越提议劲自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党员的资助,学习党章、党的目的政策,严酷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2008年底,经由东湖八区党员联系效劳站起劲推荐和社区党组织作育考察,75岁那年,赵振钧老人终于庆幸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面临党旗宣誓时,他激动地说:“入党是我一生的梦想和追求,是党员联系效劳站圆了我的梦。我入党不图什么,就是要更好地为人民效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很快,赵振钧老人就担起了社区党员联系效劳站教学向导小组组长。天天天一亮就走落发门,奔向社区,一忙就是一天。有时,中午饭都顾不上吃。

  为了利便住民磨炼身体,他还自费购置了音响装备,天天早晚准时为住民播放音乐。厥后,他又将音响装备改装,实现了自动准时播放。他笑着说:“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四点钟讲台上写情书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赵振钧老人发明一个叫赵赫的孩子在公园里往返地跑着,问他跑啥,孩子说天冷跑跑就温暖了。再问他为什么不回家?孩子边跑边说,家里没人进不去屋。

  东北的冬天,下昼4时,天就黑了。这也正是小学生下学时间。“这个时间,生怕有不少学生都没人管,有的孩子就如放羊了。”

  于是,他便有了一个开办“四点钟学校”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快获得了小区物业的支持。就这样,赵振钧将“爱心书屋”又举行了扩建,建设了“四点钟学校”。

  先生那里来?正当他犯难时,一些自愿者推开了门:“我们是来义务领先生的。”这让他喜出望外。着实,这些自愿者都是受他的精神熏染,且愿意与他一起做自愿效劳的。

  很快,他们开设了看护班。用赵振钧老人的话说,首先要解决家长下班时间晚,不可实时接孩子下学问题。紧接着,他们又开设了义务向导班,解决了家长课外向导难,无法资助中小学生提高效果的困扰。同时,开办了文体运动班,知足了中小学生松开娱乐身心的需求。

  不花钱的“四点钟学校”,深受油田职工青睐和接待。有职工歌颂:“赵老就是尊龙凯时亲人,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后顾之忧!”

  为了富厚“四点钟学校”的运动内容,他自费购置了“点读装备”“生物标本”及“手风琴”“葫芦丝”等乐器。他还建起了青少年图书室,开设了品德课堂,亲手制作了《八荣八耻》《学生规》《中国古代英雄》《大庆群英谱》等四十余套近千张图片图板。

  赵老教育孩子,不但有想法、有步伐,并且有爱心和信心。是的,不管何等顽皮顽皮的孩子,在他这里都能变得听话,有上进心。

  用他的话说,孩子的心理也需要关爱。只要你专心关爱,用情作用,就没有变欠好的孩子。这也是赵老最有用的教育手段。

  有家长为此谢谢不尽,说啥也不让赵老白向导,又送钱又送物。可是都被他逐一谢绝了。“我不是办班赚钱,就是想为孩子们做点事!”

  现在,“四点钟学校”已接受助学向导的孩子达150多人,获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洽评。

  2012年4月23日,赵振钧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书香中国》栏目采访,在天下媒体上先容了在“四点钟学校”指导孩子们念书、学习的情形。

  赵振钧2012年5月出席了银川举行的“天下第22届图书展览会”,并荣获了“天下十大念书人物”称呼。同年7月,中国东北网摄制组专程来到东湖八区,为“四点钟学校”拍摄专题片。他们将赵振钧和“四点钟学校”的事迹拍成影戏,向全社会转达了这位古稀老人教书育人的正能量。

  爱心转达站里唱大爱

尊龙凯时登录首页(中国)官方网站

赵振钧老人在“四点钟学校”为小学生向导。

  赵振钧老人心里不但装着上学的孩子们,并且装着需要资助的人。他有着一件件做不完的事情。

  这不,一对由于经济难题而闹仳离的年轻伉俪,在他的劝和下,并资助找了份事情,伉俪两人和洽如初,拯救了一个完整的家庭;资助难题学生于力伟捐钱,让他如愿完成磷七中学业;自费给白血病人订阅报刊,让他临终前多了一些快乐;终年资助残疾女孩,让她生涯有依有靠……

  这些大爱,都是从他们的“爱心转达站”里转达出来的,更是赵振钧心里流淌出来的一股股暖流而凝聚出来的一则则感人故事。

  为了让爱温暖每小我私家,他还与自愿者走访了小区1000多户住民,为他们建设了效劳档案,随时对需要资助的人提供效劳。

  现在,“爱心转达站”正在向外扩展延伸。用赵老的话说,不但效劳本小区住民,并且在龙南、新村、乘风庄等小区设立6个爱心捐赠吸收点。

  几年来,他们共为贫困地区捐资3万多元,组织募捐衣物2万多件,图书3万多册,用具90多件。

  每年六一时代,赵振钧老人还团结街道、社区和市爱心转达自愿者协会,组织“四点钟学校”学生到林甸县花园乡小学、黎明中学等贫困墟落学?“城乡儿童结对子,心手相牵迎未来”助学运动,10名特困儿童获获救助。

  赵老还组织自愿者,使用捐赠废旧衣物做鞋垫,送给需要资助的难题人。他们称,这是一双双通俗的鞋垫,更是“爱心鞋垫”。

  爱,在这里就是这样的延续着……

  本文图片均由陶化彦提供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运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