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向导各人打拳舞剑的张凯,不但当了协会会长,并且被各人推选为党支部书记。
文/李永哲
“社区文化焕发了我的青春,再说了退休后还能为各人做点事,让我以为自己照旧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年9月18日,在河南油田中原小区亲情邻人节总结表扬座谈会上,82岁的老党员张凯谈起自己,一脸的幸福和知足。
一支红火的步队
张凯1994年从河南油田采油一厂退休,空闲时就读念书,在中原区广场上打打太极拳,日子过得清静而富厚。
笃志慢练养身心。几年的太极拳学习,张凯掌握了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的要领,也作育了自己越发乐观、豁达、宽容的性格。磨炼中,无意相识或不相识的老人提出跟他学拳,他利市把手地教。就这样,他的“拳友”越来越多。这时的他,没有想到,自己又站在了人生一个全新的起点上。
练拳久了,张凯感受到,像他们一样的老石油,为了油田、为了家庭操劳一生,应该有个越发幸福愉快的晚年。于是,他萌发了向导小区老人们一同磨炼身体、配合开展小区文化运动的念头。
念头还未焐热,2005年11月,中原区管委会书记郑蒙霞、主任杨建军专门找到他,探讨建设一个太极协会的事情。正瞌睡时,遇到了大枕头,张凯特殊兴奋,马上允许下来。
管委会张贴海报、发出建议,招呼小区住民报名。没想到群众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下就报了100多名。第二天,200多把扇子就在广场上翱翔了。步队宣布建设,张凯也成了太极协会会长。
为只管阻止噪声,除了磨炼时放低音量外,天天早上张凯和队员们就到五一广场绿地训练,晚上才在中原区广场磨炼。在学生升学、考试时代,磨炼的步队所有拉出小区。小区协会与人利便、于己利便,很得民心,协会成员由已往的几十小我私家猛增到200余人,内容也生长到太极剑、太极柔力球、健身球操、健身气功、春泉乐等多个项目。张凯凭证各项目人群漫衍,组建了歌舞协会、秧歌协会等。他也由太极协会会长,升任至文体协会会长。
一面永恒的旌旗
河南油田2007年9月对所有住宅区非在职党员实验属地治理。经由推选,协会会长张凯又有了新职务,中原区第四党支部书记。
四支部治理着来自12个单位的58名非在职党员。上任伊始,面临着支委想法纷歧、党员年岁大、身体素质差、意识较冷淡等问题,这新官上任第一把火从哪儿烧?
头脑决议行动。张凯召集李全德、李德臣、王运海、王世友等支委,听完他们人多口杂的争论后说:“咱都是老党员了,社区、勘探局信托我们,把这些老同志托付给我们,我们该怎么办?”这话作废了支委中保存的畏难情绪,各人一致亮相:“要干,要干好!”
人心齐,泰山移。事情安排后,几个支委分头行动,把自己认真楼栋党员的家庭生齿、康健状态、经济收入、子女就业、小我私家专长等,做了一次详细的视察统计,使支部对所有党员的情形了如指掌。
这其间,支委李全德所在的小组,有一名党员恋人说家里生涯难题,不想交党费了。相识到这件事后,张凯实时召开了小组聚会,以“想已往、比现在”为主题,泛论感恩、幸福。76岁的老知识分子崔东明,在会上激动体现:“作为一个党员,职务可以退,党性不可退。”比照今昔,不少党员也说出了多做事情,不负党恩的心声。
聚会刚竣事,那名党员找到张凯,上交了党费。随后,张凯又以各小组为单位,开展“回忆入党那一刻”大讨论,组织全体党员泛论已往,坚定跟党走的信心不摇动。
春节前5天,张凯决议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党总支书记说:“张书记,这会开不起来,过年了,各人都在忙。” 两个支委也忐忑担心:“算了吧。”张凯却坚持:“不管来几小我私家,咱们都要开这个会。”
开会那天,除了有两名党员请假、五名恒久在外打工的党员没有回来外,其余党员所有到齐了。“没想到来的人那么多。”党总支书记感伤地说。
这次聚会,对张凯和第四支部的支委们来说,是一次莫大的勉励。他一气呵成地对各个支委说:“你看,只要咱们把事情做好了,原理讲清了,党员不管到什么时间,他的心照旧向着党的。”随后,张凯把晚年党员组织起来,有体育专长的向导各人打拳舞剑;有文艺专长向导各人扭秧歌、跳广场舞;有富厚养生体会的就开办小讲座,让宽大党员在运动中,重新焕发了青春的风范。
一个像家的楼道
楼道是毗连家庭与社会的桥梁,是邻里之间生涯和情绪交流的平台?赏∫桓雎サ,住民相见却不相识,这种人际关系“冷漠症”,在现代都会已经繁衍成一种通病。在党员崔东明提出楼道文化的设想后,张凯起劲支持,并在54号楼3个单位睁开试点。
1楼东户一位住户的门前,堆放着的木柜、纸箱成了开展楼道文化的最大障碍。张凯在开单位楼聚会时,就事先做通楼上其他住户的事情:“咱们把这名住户选成楼道长吧!”成为楼片长的住户,只好叫上恋人,一个上午就把楼道整理清洁了。她妻子见了张凯,笑了:“老李头听过谁的,就听你的。”周围的住户也服了。
楼道文化的开展,搭起了邻里之间相识、相知、相帮的桥梁。原钻井公司司理,退休老党员张宏勋,自动肩负了楼道内文化板报的打印事情。3个楼道的住民按期都要碰头,交流一下各楼面的情形,有什么问题实时解决。邻里之间,各人相互照应,如发明谁家的亲戚来了,谁家的自来水漏水了,邻人们都会想法相互通知。
粉刷一新的楼道,住民们更是倍加敬重。住在1楼的住民,大清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扫除楼面,顺便检查楼道里有没有新粘贴的“牛皮癣”,以便实时扫除。他们的理由也很简朴:“走进楼道,就是进了家门。有这么多好邻人,真是千金难买。我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协调楼道添砖加瓦。”
现在,楼道里不但有一系列图文并茂的文章、照片,尚有以公民品德为主题的漫画,以及展现小我私家才艺的摄影和绘画等等,并配以温馨提醒和楼道寄语,使楼道文化建设成为协调社区建设的点睛之笔。
“张会长,你这么大年岁了,整天东跑西颠的,图什么呢?”小区里很多多少住民见张凯这样忙碌难免探问。他总是笑笑说:“退休后还能被这么多人需要,我知足了!”
本文图片均由李永哲提供
责任编辑:陈尔东